陕工网讯 “现在的浮选车间,闻不到任何异味,可以不用戴着口罩干活了,大家交流起来也更方便!”陕西黄金集团四方金矿一选厂操作工吴根虎一边调试设备,一边感慨道。如今的一选厂浮选车间,大家可以敞口作业、随时交流,脸上的轻松取代了往日因长期佩戴口罩留下的印痕。这一变化,成为四方金矿浮选工艺革新成效最生动的注脚。
时间回溯到数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浮选车间班长张惠永对那段“全副武装”的日子记忆犹新:“双层活性炭口罩也挡不住黄药类捕收剂的刺鼻味,下班回家连衣服都带着药剂的味儿。”这不仅是四方金矿的痛点,更是整个矿业行业长期面临的环保考题——传统黄药等捕收剂在提升金回收率的同时,会释放出二硫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既影响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舒适度,也威胁职业健康,这类药剂逐步替代已势在必行。
改变的种子,早在2021年8月一选厂浮选车间投产时便已埋下。尽管当时已采用国内领先的黄药类捕收剂,但公司却敏锐意识到不能止步于“达标排放”,而要追求“本质环保”。2024年初,四方金矿正式启动“新型环保浮选捕收剂”研发项目,携手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与广西大学陈建华教授团队,构建起“企业+研究院+高校”的创新联合体。
项目团队首先直面“高效”与“环保”的矛盾,通过深入分析八卦庙矿床复杂的原矿性质及主要矿物组成,梳理历年浮选数据,精准把脉工艺痛点。经过多轮技术论证与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先小型试验筛选配方、再工业级应用验证”的“两步走”技术路线。
2025年7月至8月,研究团队在生产现场开展多轮小型浮选开路试验。实验严格执行科学规范,设置异戊基黄药为对照组,采用当日实时矿浆样本,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环保捕收剂在保持精矿品位稳定的前提下,金回收率较传统异戊基黄药平均提升达3.4%,展现出卓越的选矿性能,为工业试验奠定了坚实信心。
2025年9月,新型环保捕收剂工业试验正式启动。来自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与广西大学的8名技术人员驻厂指导,与选厂工艺员、操作工密切协作,在保障主流程连续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精准完成新型捕收剂的替换与参数优化。
成效立竿见影。新型捕收剂注入浮选槽半小时后,浮选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CS₂)和硫化氢(H₂S)等有害气体浓度从14.3mg/m³骤降至0.7mg/m³,降幅达95%以上。更令人振奋的是,技术指标同步提升——尾渣中金品位降低0.015g/t,金回收率整体提升1.5%。对于年处理量巨大的选厂而言,这一提升意味着每年可多回收黄金数公斤。经初步测算,该项技术每年可为公司增收逾800万元。
选厂负责人展示了两组对比照片,语气中满是自豪:一边是试验前职工佩戴口罩、脸颊勒出红印的画面,一边是如今敞口操作、交流心得的笑脸场景。环境变化带来职工满意度的显著提升——无需忍受异味,交流轻松自如,健康更有保障,工作状态愈发饱满。
陕西黄金集团四方金矿此次技术革新,实现了“环保——效率——效益”协同提升。新型捕收剂的成功应用,打破了“环保投入必然增加成本”的固有认知——每年逾8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中,既来自回收率提升带来的直接收益,也源于药剂消耗优化、设备维护成本降低等间接收益,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
此次成功不仅是陕西黄金集团四方金矿技术创新的一次胜利,更为矿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范例,有力证明环保与效益并非对立选项,通过科技创新完全可以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面向未来,陕西黄金集团四方金矿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优化新型捕收剂的配方与作用机理,探索其在复杂难处理矿石中的应用潜力,并积极开展与其他浮选药剂的协同效应研究,不断提升工艺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大对绿色矿山建设的投入,推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工作,努力将四方金矿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化矿山的典范。(曹锋 刘怀远)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