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东
10月15日,在黄河入陕第一湾,秦晋蒙三省交汇地区的府谷县清水川工业园区内,一座现代化矿井——冯家塔煤矿正以磅礴之势运转。
矿区内,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正有条不紊地高效作业,先进的采煤设备挥舞着“巨臂”,精准地切割着煤层,运输机煤炭源源不断地送往地面。这座核定生产能力800万吨/年的现代化矿井,自开工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便承载着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在时代的需求中不断升级、蜕变。
一体协同,打通能源直供“高速路”
陕西能源冯家塔矿业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清水川煤电一体化项目的配套矿井冯家塔煤矿。
冯家塔煤矿于2005年11月开工建设,是陕北地区建成的第一个国有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的配套矿井,也是陕西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与清水川电厂的一体化运营,所产煤炭直接用于发电,减少了长途运输成本,发挥了产业协同优势,有效提升了区域电力的稳定供应能力。
“传统模式下,煤炭采购、运输、履约等环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一体化模式使我们与清水川电厂形成了‘井口’到‘炉口’的直供闭环,打通了从煤炭生产到电力转化的最短链路。”冯家塔矿业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刘海滨说,这不仅极大降低了电厂的原煤采购风险,实现了“采煤即销售”,保障了矿井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通过一体化运营,冯家塔煤矿与清水川电厂之间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生产计划的深度协同。电厂机组的运行负荷、检修计划能够及时反馈至矿井,使煤矿能够灵活调整采掘节奏与洗选方案,实现“配套建设规划,按需生产”,减少了煤炭堆存和资金占用。
智能开采,开启高效生产“新引擎”
冯家塔煤矿的建设,始于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精准驾驭与现代化开拓系统的精心构建。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划分两个水平六个采区,分组集中式布置大巷,各生产系统布置集约高效、安全可靠。
“我们通过打破传统生产壁垒,实施采掘无缝衔接,科学推行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错峰’维护,最大限度提高了设备开机率,降低了生产误时影响,确保了生产系统的高效运转。”刘海滨说。
多年来,冯家塔矿业公司不断推进智能化建设,建成了多套智能综采和掘进系统,实现了采煤机自动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等高效生产模式。在主运输系统,应用AI视频监控和变频控制技术,实现了单班仅需1人便可管控多部胶带输送机。通过这些智能化改造,人工效率提升超过30%。
冯家塔矿业公司还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鼓励全员参与创新项目,今年完成的““体检式”水泵性能综合检测试验专用平台”“一种新型煤矿用探放水钻孔导孔钻杆”“一种便于固定的矿山救护用支撑架”“一种更换带式输送机胶带的牵引便捷装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企业行业引领型、行业推广型“五小”创新成果,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优化了设备性能,降低了运营成本。
保供增绿,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2021年10月,冯家塔煤矿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保供煤矿,冯家塔矿业公司迅速响应,开足马力,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充分释放优质产能。保供期间,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在高位,月度、季度产量指标均按时完成,为缓解区域性、时段性能源紧张局面贡献了关键力量。
在全力保供的同时,冯家塔矿业公司从未忘记绿色发展的责任,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井下疏干水深度处理项目建成投运,有效地去除了矿井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溶解盐类,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地面疏干水深度处理项目开工建设,逐步实现矿井水综合利用,成为地区环保示范观摩点。
近年来,冯家塔煤矿先后获得了“全国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安全高效煤矿千米掘进队”等多项荣誉。
从黄土高原上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到今日的国家级安全高效矿井与能源保供重要力量,冯家塔矿业公司在地下构筑起精密的生产系统,履行着能源保障的庄严承诺,用智慧与远见,在黑色煤炭与绿色发展中寻求着平衡与共赢。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