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走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创新之路 ——中铁二十局工匠学院的成长答卷
2025-09-22 08:48:37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何军

在宝鸡眉县汤峪口,太白山脚下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工匠学院(中铁二十局集团眉县职业培训有限公司、中铁太白山520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是新时代技能人才培育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从曾经的铁道兵疗养院,到如今的工匠摇篮,学院以“520”(我爱中铁二十局)为精神纽带,走出了一条整合产教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今年7月底,学院成为2025年陕西省总工会重点支持建设的25家工匠学院之一。

红色传承:从“520”番号到精神灯塔

“瞧,这枚‘520’徽章,是当年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的番号,更是我们‘我爱企业’的初心见证!”近日,在学院铁道兵520文化展厅,学院党支部书记、综合管理部部长栾存营拿起一枚徽章,向研学班学员深情讲述了学院的前世今生。

展厅内,泛黄的铁道兵施工规范、毛毯及生活用品、定格历史瞬间的黑白照片,无不诉说着这里的变化——从保障铁道兵健康的疗养院,到1984年兵改工后转型为培训基地,再到如今获批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的工匠学院,“红色基因”始终是学院发展的根与魂。

“听了全国劳模、中铁二十局六公司高级工程师张烈霞的分享,我深受触动。”职工王江感慨道,“张老师拿着那把用了多年的测量工具,讲着工程数据不能有丝毫偏差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匠心。”

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学院党支部活力迸发,2024年被陕西省国资委评为“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党支部”。红色教育课程年均开展超80场,覆盖学员超5000人次,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在新一代技能人才心中生根发芽。

产教融合:校企携手打造技能成长高速路

“隧道掌子面突发塌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的太白山隧道模拟施工现场,一场紧张的应急救援演练正在火热进行。学员们带着专业救援装备,迅速分组行动,有的操作液压破拆设备,有的使用生命探测仪搜索“被困人员”,短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救援任务。

这处拥有桥梁、隧道、深基坑等八大实训系统的基地,是学院与多家企业、高校共建的实战课堂。

“我们和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开发了‘无人机+工程监测’课程,学员既能学到前沿知识,又能考取专业执照。”中铁二十局集团技工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学院负责人杨鹏演介绍,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学院构建了“专业培训+实训演练+技能大赛+学历提升+等级认定+技术转化”六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同时,还聘请了30余名劳模工匠担任专家,开设了工程测量、应急救援、无人机操作等29个特色工种课程。

为提升教学质量,学院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中VR仿真推演系统能模拟100多种施工场景,让学员身临其境掌握复杂技术。“以前在工地上遇到深基坑支护难题,总是无从下手,现在通过VR系统反复演练,心里有底了。”学员张力兴奋地说。

近三年来,学院累计培训32518人次,学员取证率达90.9%,为建筑行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

区域协同:从技能输出到产业赋能

“感谢学院,这些设备就像给我们工友的生命加了一道保险。”9月2日,在学院举办的陕西建筑行业偏远项目AED配送仪式活动现场,来自中铁二十局西渝高铁项目的秦盟激动地说。

当天,30台适应极端环境的AED设备从学院出发,被运往陕西部分建筑项目。这一行动,是学院服务区域发展、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

2023年,为西藏江达县基层干部和高校毕业生举办观摩学习班,培训学员120余人,助力当地应急救援培训体系搭建工作;

2024年,与宝鸡市应急管理局合作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培训”,助力该市200余名基层干部提升专业技能;

今年,联合陕西翼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探索“无人机+物流”“无人机+旅游”等应用场景,推动陕西低空经济发展;

…………

“我们的目标是让学院的培训模式和技术,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中铁二十局集团技工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陈选强表示。

如今,学院已成为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教育实践基地,年均接待培训超10000人次,“国家级安全应急救援+铁建级安全培训演练”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

匠心传承:在坚守与创新中铸就未来

“小李,核对好全站仪的坐标参数,当年在西村港跨海大桥项目因0.5毫米的误差差点重新布设整个控制点。”在学院工程测量实训场,三秦工匠邹符良蹲在全站仪旁,手把手指导学员李笛调整仪器。他左手握着学员的手腕校准镜头角度,右手从工具包掏出那把磨得发亮的钢卷尺——这是他从业多年来随身携带的“老伙计”,尺身上密密麻麻的划痕,记录着一个个项目的攻坚岁月。

这样的实战教学场景,在学院经常上演。邹符良不仅把自己的专利技术、工法成果融入课程,还经常带着学员到附近的项目工地“现场问诊”,从深基坑支护的测量要点,到钢结构节点的精度控制,将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一代技能人才。

从传承铁道兵精神到培育新时代工匠,从单一的培训基地到产教融合的区域枢纽,中铁二十局工匠学院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技能人才培育的精彩篇章。

杨鹏演表示,学院将继续深化“校校协作、院企合作”,打造一定规模的专家师资库,建设“AI+职业教育”大模型,为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输送更多能工巧匠。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