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在当前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陕钢集团汉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积极响应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多项举措协同发力,推动铁前成本再降低。
优化配矿结构,精准施策降成本
“我们建立了日跟踪、周分析、月总结的工作机制,确保每一项降本措施都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汉钢公司炼铁工序秉持经济效益优先原则,深入开展配矿结构优化研究。对各类原料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后,创新性地提高了除尘铁精粉使用比例,月均使用量达530吨。同时,优化煤粉结构,将焦面配比提升至37%。这两项举措不仅保障了高炉稳定运行,更使吨铁成本降低6.5元,为降本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优化配料的基础上,炼铁工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关键技术经济指标上。大力推进“提煤降焦”工艺改革,针对炉料质量波动等情况,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优化炉况控制,推动吨铁成本再降1.5元。
创新能耗模式,双效提升展新貌
能源消耗是制约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因素,汉钢公司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强化全过程管控,实现节能降耗。
为解决公司高炉煤气供应平衡问题,炼铁工序在2#高炉热风炉创新实施“一烧两停”烧炉模式,通过建立煤气动态平衡模型并结合生产节奏智能编排烧炉周期,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燃烧、换向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细化优化,在确保风温稳定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无效燃烧和设备启停次数,使高炉煤气日耗显著降低,环比减少1.84万m³,吨铁成本降低0.51元,不仅缓解了煤气系统压力、降低了能耗,还提升了设备利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现了生产成本与能源消耗的协同下降,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盘活人力资源,循环经济显活力
“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等多维度协同推进。”炼铁工序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在技术降本的同时,创新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了人员优化与资源循环的双赢。
“渣铁选送项目是当前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该项目通过科学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实现了人岗精准匹配与资源高效循环的双赢。”截至目前,累计交送渣铁约1000吨,在实现资源再利用的同时,降低吨铁成本约1.95元。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员工参与降本增效的积极性,营造了“人人关心成本、人人节约成本”的良好氛围,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新动能。(卜云飞 邓铁拓)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