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自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启动以来,陕西澄合山阳煤矿公司紧扣目标、精准施策,以“十大行动”为抓手,聚焦素质提升、智能化建设与科技兴安、安全监管能力等重点工作,构建起“理念筑基、制度固本、闭环强效”的安全生产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实现“治安全理念之本、攻责任落实之坚”目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素质为基,多维培训锻造安全“主力军”
人是安全素质的最大保障,安全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该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培训不到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的理念,以双办《意见》《硬措施》《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为核心,印刷学习“口袋书”1000余份,累计开展集中培训考核10期,参培2364人次;迎接渭南市应急局、矿业公司考核6次,共计考核800余人次,并组织公司全员进行了《硬措施》考试。创新采用“口袋书”、主要负责人撰写心得、包队宣讲、“VR智能培训”等形式,推动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聚焦“三项岗位”人员等关键群体,开展培(复)训3233人次,培训完成率111%,持续夯实安全根基。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展安监员素质提升专项考核工作,每季度组织在册安监员进行上机考试,奖优罚差,末位淘汰,有效激发了安监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通过这些举措,山阳煤矿公司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科技赋能,智慧矿山构建本质安全“新生态”
该公司将“科技兴安”作为治本之策,以“16558”智慧化矿井建设体系为框架,三年间建成28个智能化子系统,覆盖生产、监控、防灾、管理全链条,让科技成为守护安全的“钢铁长城”。井下,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实时汇聚数据,安全监测、人员定位系统织就“无形安全网”;灾害防治方面,瓦斯巡检机器人、顶板动态监测、突水预警系统实现风险“超前感知”;生产环节,两套智能化精准开采系统与快速掘进系统协同运行,主运输系统智能煤流运输效率提升20%,顺利通过了陕西省能源局B类智能化矿井验收。2024年以来累计建成了5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综合开机率在46.58%左右;通过巡检机器人、无人值守灯房、智能干选系统等方式减少岗位工12人。
监管铸盾,精益执法筑牢风险防控“防火墙”
该公司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人防+技防+制防”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对照标准完成安监部门人员配置,针对注册安全工程师不足的问题,矿井制定下发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激励措施》,要求各生产部室、区队工程技术人员及以上管理人员,主要符合申报条件的强制性进行申报,强化矿井安全监管队伍,目前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符合条件人员已报考52人;在考核激励上,实行“安全积分制”,积分与绩效、晋升挂钩,累计奖励安全先进个人、优秀管理干部150人次,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本着安全管理“早于煤监、高于煤监、严于煤监”的工作方向,大力推进“六个确认、八项紧盯”“双确认”“六个深入”安检员“十必查”“十必到”等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向“精细化管理”大步迈进。(张捷芸)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