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自控、化验等专业技术工种的培训……”这些建议是长庆油田采气三厂通过开展征集“员工大讲堂”授课内容活动,从基层一线员工中征集来的。这也正是长庆油田采气三厂为员工“量身定做”科学配制培训“套餐”的一个缩影。
“自助餐”丰富多样
“从前带着本子参加学习,是否适用先装‘框’里,现在带着问题听课找答案,专挑适合‘胃口’的选。”谈起“自助餐”式培训,采气三厂一名干部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提高员工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企业培训工作追求的目标。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很大差异,“齐步走”、“一人得病,众人吃药”式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培训工作的组织者。为此,采气三厂在深入调研分析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大胆创新培训方式,力避“填鸭式”、“会餐式”培训,积极探索满足员工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自助餐”新方式。
年初,采气三厂启动自助式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厂内部共享网络开展“自助餐”培训,结合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设立“课程超市”,确定培训“菜单”,内容涉及班组长、采气工、净化工、消防员、化验工等8门互动式培训课程,员工只需轻点鼠标,登录厂网开通的“标准化操作培训平台”,即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特色餐”激发潜能
苏里格气田属低渗、低压、低丰度气田,其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这使得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对地质、工艺技术人才有严格的能力要求。面对难题,采气三厂坚持“技术先进、工艺简单、配套适用、经济有效”的技术思路,针对技术人才善研、肯研的特点,特意为技术管理科、处理厂、作业区等技术人员配出“特色餐”。加强地质专业人员学习动态分析、动态监测、新井配产技术,要求他们每日进行动态跟踪,确保油压、套压、井口产气量数据确凿,短期内能独立解决井、集气站常见问题;制作集气站、处理厂工艺流程,帮助技术员了解苏里格气田地面工艺模式,掌握整个骨架管网系统的流程、管径、压力等参数,并能运用系统管网模拟图分析管网动态运行情况,帮助一线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应用推广苏里格气田十二项开发配套特色技术。
针对部分员工迫切需要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实践技能的实际,本着“按需培训”原则,采气三厂开辟了“场(站)课堂”,将原先“室内课堂”搬到现场,把原本生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现场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互动,极大提高了培训质量,凸显了培训效果。
“营养餐”强筋壮骨
采气工、净化工是苏里格气田生产的主力军,结合这支队伍实际,采气三厂为他们精心提供从岗位精走向区域通的 “营养餐”。培训教程涵盖沙漠区近年来天然气生产、天然气处理工艺基本知识等10个层次8方面内容,使采气工、净化工人员业务能力从本岗标准化操作延展到全方位数字管理,全面堵塞天然气生产及处理中的管理漏洞。与此同时,为了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采气三厂将竞赛与气田生产建设、与员工培训工作紧密结合,每年举办一次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一批操作岗位的技术尖子,不断提高员工队伍技术素质。
各基层单位也纷纷调配 “营养餐”。苏里格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努力为员工创建学习阵地,为图书室配备各种专业图书,书籍内容涉及企业安全生产、净化工基本知识、天然气科普系列等,让员工在读书中拓展知识深度。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为让员工全面掌握压缩机技术,依托中国管道天然气压缩技术专业公司对处理厂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授课,现场观摩演示,使员工系统、直观的了解到压缩机工作原理及内部构造,员工对压缩机的正规操作与日常保养水平不断提升。 (南洁)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