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田光明在秦岭北麓,有个地方叫三官庙,隶属渭南临渭区管辖,人们把那儿叫山里头。我就生在山里,长在山里,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上学、工作几十年在山里度过,万千的艰难和困苦,都已成为了过往,深深回忆,对我感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暨铁道兵转工34周年□贾鹏翼那一年祖国母亲的需要我们离开了军营温暖的怀抱惜别时的阵痛男儿们的泪水滔滔举起最后一个军礼八一军旗如泰山般巍峨 多少次打开箱子抚摸箱子底
□崔向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的炊烟是最暖人的,特别是傍晚时分,夕阳余晖将尽,百鸟争相归巢,千家万户的炊烟和天上的云朵一起袅袅飘香。柴草的味道渗透进每一寸褐色的土地,经过无数个春夏
□曹春雷民国老课本有趣、有味。有这么一篇课文,只有四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很有画面感。草地青翠,繁花点点。三只牛和一只羊都低着头,一刻不停地吃草。草那么
□黄山二胡是个比较乖张的乐器,民间多称它胡琴,一般人弄不了它,可凡是会摆弄它的都了不得,一抻手,随便一支小曲儿,都能搞出那么凄美、圆润、悠长的响儿,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简简单单的两根弦,破破烂烂的一
深秋时节,秦岭怀中的陕南山区,山坡旱地苞谷裂棒,川道水田稻穗金黄。农家院落,石榴、枣树、柿树披着多彩的礼袍,笑着醉人的红颜……漫步山野农舍,到处散发着诱人的成熟馨香。一年一度的“摸秋&
郭金环一生很长,想要珍藏的时刻很多,不管是文字图片,亦或是语音视频,总有一种方式能替我们留住回忆。而对于我们,那影印在胶卷上的老相片,就成了那些美好回忆最好的载体,来帮我们记住那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
高俊平“十一”假期,带妻子和孩子回了一趟老家,路过繁华的县城街道,目睹大型超市、电影院、商业体拔地而起,甚至连村子里都出现了停车困难的景象,在孩子的眼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生活在城
今日办公区昔日办公区不经意间,世间万物的颜色,跟随着季节的脚步,正在一天天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就如同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司,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岁月洗礼,已经由当初嫩绿的幼芽,长成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
近日,发现明代版《高陵县志》记载有:“奉正原在县南十里……旧传汉文帝诞于此原崇皇地,或曰诞于毗沙镇。”又发现县志为明代陕西的状元吕柟(枏),泾野先生所编。因为吕泾野为陕西整个明代
1907年时的西安城墙永宁门西北大学教授邓益民创作写实水墨画《鲁迅在西大》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2周年纪念日。据学者曹冷泉回忆,1936年,西安各界曾先后3次进行缅怀。尤以10月24日革命公园举行的追悼最为外界称道
上立秋那日,夏还非常热烈着,蝉鸣悠扬。道路蜿蜒的深处,是朗润园。竹林掩映之中,走下从凉台推门而出的季羡林先生。在季先生指引下,走进他的家。过道里,满满的,是书橱。书橱上,满满的,是书。走进房间,是更多
□柳笛白桦林,我从遥远的黄土高原而来,带着一股酷暑的炎热,走进你的清幽;我从十三朝古都而来,带着一腔都市的喧嚣,走进你的安宁;我从八百里秦川而来,带着一份不安的躁动,走进你的包容;我从巍巍大秦岭而来,
□王智毅提起秋天,人们对它不乏溢美之辞。有人盛赞秋的丰收,有人醉心秋的美景,还有人迷恋秋的滋味。而我更爱同馨园的秋天。以前的我喜爱春天,因为我觉得“春”代表希望,满怀憧憬。可随着年龄的增长,
——致火车司机 □万国强你是雄鹰,穿梭在连绵的山峦峡谷展翅翱翔;你是骏马,驰骋在广阔的祖国大地豪迈追梦。你如湍湍蜿蜒的长江黄河,用自强不息串联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灯火;你是最可爱的人,日夜兼程追逐
□孙晓娟二十多年前,我的爱人是京九铁路沿线的一名项目工会主席,我俩结婚时,“项目家”的门上方就挂着“职工之家”的牌子。在以后四海为家的日子里,我始终是在工会组织的关心下成长、工作。
□李小波一一曲放歌工会唱,曲曲醉人美四方。万众一心绘蓝图,职工群众拥护党。二劳动光荣入人心,驾驭铁龙穿秦原。日夜坚守保通畅,精雕细琢人生路。三千枝万叶竞芬芳,追梦路上引领忙。劳模光荣责任大,立足岗位放
□尚晴千百年来路的出现靠的是人的踏功凭的是群的接力使得野草让位逼得灌木不生 近百年来路的拓展靠的是人为科技为的是物流遍地逢山开路叫愚公遇水架桥羞龙王 近几年来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被中国人赋予了新的内涵世界
静坐书斋,看着书柜中的三五千册图书,每一本书似乎都活泛了起来,让人想起有关书的往事。平日里读着它们,并没有细想,这时真正坐下来端详,思绪就不一样了,记忆像是决口堤岸的洪流,怎么也阻拦不住。这一本本的书
——读孔明《书中最相思》 深秋了,风也有了一丝凉意。静夜,新月如眉,虫鸣唧唧,读几页作家孔明的新书《书中最相思》,心里宁静而欣然。他的书有墨香、有哲思、有悲悯、有禅意,有对天地生灵、人情冷暖深
韦玉梅一日,与朋友聊天,说起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朋友语出惊人:莲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长在上面,根本就没有在泥里,就像它的根——莲藕,怎么就有“拖泥带水”的不雅呢?是藕以肮脏成就了莲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四十年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年了,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是巨大的,而让我印象较深的是通讯工具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我家住在原铜川矿务局三里洞矿家属区平房,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物
薛红娟首都北京,对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父母来说,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多会咱也去北京看看”,是我在儿时听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祖辈都是农民,兄弟姐妹5人,在父亲两岁的时候爷爷就因病去
张林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民在从受压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奋进道路上,对吃的追求有了从量到质的飞跃转变。书面语上,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人
□渭水第四纪冰川遗石冷峻中透出狰狞伴着捉摸不透的云雾频频向我涌动粉碎了钢筋水泥在城市霸气与横行 一只五彩蝴蝶零落在峰巅界碑瑟瑟抖动它不理会3511的高度标志意味着什么 一拨狂欢的作家因摆脱低谷高高在上而忘乎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