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
职业健康关乎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作为劳动者健康的“护航使者”,职业健康监护能在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时发现异常,在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和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职业健康监护的范围进行了显著扩展,增加了接触甲苯、溴丙烷、硬金属粉尘、砷及其化合物等,以及刮研作业、井下工人长期蹲跪姿、爬行、侧卧、肩抗作业、制造业工人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救援等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该规范旨在推动职业健康监护从形式化、被动式的体检模式,向实质性、主动式的健康管理转变,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周期,还引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以适应日益复杂的职业卫生环境和新职业可能带来的危害。
呵护劳动者健康,不仅需要各项规范,还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以新规施行为契机,在实践中细化措施,使职业病监护和防治有的放矢、取得实效。这样才能切实维护每一名劳动者健康权益,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健康环境中创造更大价值。
呵护劳动者健康,需要强化监管执法和技术支撑。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不按规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违法行为。此外,鼓励研发和推广先进的职业健康检测技术与设备,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加大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投入力度,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其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合理布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特别要在工业园区、乡镇等劳动者集中区域增设服务点,方便劳动者就近接受检查。我省高度重视职业健康,在全国较早完成了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目标。早在2013年,全省就建立了208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6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实现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全覆盖。此外,健全了职业病鉴定制度,在全省建立起由81名专家组成的河北省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
除了完善的制度设计,用人单位也要有所作为。一项研究表明,健康管理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用人单位依法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从被动防治转为主动干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员工患病率,还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宣传教育是重要途径。通过多种渠道,如举办培训班、开展线上科普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一方面,向企业管理者宣传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律法规和重要性,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对劳动者自身进行职业健康知识普及,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使其主动参与职业健康监护。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