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宁黛艳
秦岭腹地生机盎然,子午河畔歌舞飞扬。这个夏天,宁陕县“村光大道”火了。
农文旅加速融合、千余名普通群众圆梦舞台、带动旅游消费突破6.27亿元……一场场人气爆棚的演出背后,离不开宁陕县委的全面统筹和县政府的全力保障。这其中,当然有工会“娘家人”的身影。
“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工会工作放在宁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推进,这是我始终坚持的核心思路。”9月8日,记者专访安康市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余永军,听他讲述宁陕工会如何擦亮“工”字品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工会动能。
载体有特色,服务更精准
“工会工作要想做出特色,必须‘精准滴灌’,把工作真正做到职工心坎上,做到县域发展关键处。”余永军认为,工会工作创新的灵感来源,在于紧扣该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建成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把工会工作与职工需求、产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
日前,省总工会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其中,宁陕县总工会构建“四季宁陕”活动品牌上榜“选树培育推广先进典型标杆工作”。
县域工会工作何以在全省工会系统榜上有名?“在创新策划上,我们组建了创新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头脑风暴。”余永军说。县总工会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职工的实际需求,精心策划四季主题活动内容,打造“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工作品牌。春季“技能练兵+农技讲座”、夏季“清凉夏日”文旅活动、秋季“农产品采摘+电商助销”、冬季开展非遗民俗体验……既吸引职工参与,也助力宁陕旅游宣传。
“我们还创新开展了‘工会助力民宿提升’专项行动,选派8名工会干部担任民宿发展顾问,提供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余永军说。此外,县总工会探索“劳模+”模式,将劳模示范引领与生态旅游首位产业发展结合,13名劳动模范带动235户305人就业,户均增收超4万元。
阵地有温度,用心更出“新”
“我们不仅要让阵地有‘温度’,更要让服务有‘新意’,让职工群众和游客都能感受到宁陕的温暖。”在余永军看来,工会驿站是服务职工的“家园”,也是展示宁陕形象的“名片”。县总工会聚焦该县生态旅游发展需求,对工会驿站进行功能升级,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走进宁陕县城关镇一家工会驿站,记者看到,驿站不仅配备了空调、微波炉、急救药箱等设施,为户外劳动者解决饮水、热饭、休息、充电难题,还在门口显著位置摆放了“游客服务点”招牌,身着红马甲的县总工会志愿者正为前来咨询的游客提供景区路线指引、住宿推荐等服务。
“驿站工作人员热情又贴心,帮我们规划游玩路线,点赞!”游客张女士留言道。县总工会巧妙将服务过程转化为宣传契机,向游客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全方位展示宁陕的旅游资源与人文风貌。此外,他们主动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及时整理转交至相关部门,为当地旅游服务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工会有力量,“村光”更闪亮
滨河公园内,群众大舞台旁,“携手工青妇闪耀村光路”服务点格外引人注目。“村光大道”的每一场演出,县总工会都会提前在这里设点,组织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柠檬水、纸巾、应急药品等物资。
“村光大道”是宁陕县今年重点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何发挥工会作用,让“村光”愈发闪亮?带着这个问题,余永军带领团队多次走访调研,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服务举措。“我们主动联合团县委、县妇联组建‘工青妇’联合服务团队,整合多方资源,从物资支持、活动创新和长效关怀等方面入手,扎实做好服务保障。”余永军说。
针对场内座位有限、部分人员无法入场的问题,县总工会策划推出“场内进不去·场外玩游戏”趣味活动,设置擂台对诗、猜成语等小游戏,既缓解人员聚集压力,也丰富了未入场观众的体验。“将心比心,一些游客朋友带着孩子大老远跑过来,不能让他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体现着工会人的温情。
职工在哪里,工会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县总工会聚焦“村光大道”后勤保障、环卫、公交、快递、新闻等行业职工,精心配备含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矿泉水及洗漱用品的“清凉包”,为“村光大道”保驾护航。
“最近,我们正忙着筹办宁陕县首届直播电商技能大赛,目前已启动报名工作。”余永军表示,这是县总工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的又一创新之举。未来,宁陕县总工会将继续创新服务形式,打造更多具有宁陕特色的“工”字服务品牌,为宁陕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