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
仪态课2小时内被抢空、暑期青少年硬笔书法班名额不到一上午告罄……今年以来,汉中市勉县总工会“沔小工·匠心课堂”接连出现“抢课”场景。这股热潮并非偶然——今年首期开设的春节礼仪课,原定40人,实际来了60多人。“教室坐不下,我们去社区借凳子。”授课教师、勉县朗诵协会会长张霞回忆道。
这儿的课堂缘何火爆?其背后又凝聚着工会怎样为职工服务的精心和用心?
精准回应职工需求
礼仪课后,勉县妇幼保健院职工胡彬感慨:“原来做客、待客有这么多讲究,这门课既是文化传承,又很实用!”
作为勉县总工会精心打造的职工思政教育品牌——“沔小工·匠心课堂”自今年1月创立以来,始终以职工“有需求、学得会、用得上”为清晰定位,通过涵盖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修养、身心健康等系列课程与活动,不仅传授知识,更强调实践,让职工在学习中感受工匠精神。
勉县工人文化宫主任王珍介绍,今年以来,授课内容已拓展至家庭教育、摄影、茶艺、书法、心理健康等15个类别,截至9月底累计举办35期,参与职工超600人次。
课程设置注重应时与应景。3月为女职工开设美容化妆课,油菜花节期间面向旅游行业职工开展专项礼仪培训,暑期则为职工子女开设硬笔书法和少儿口才班……“真正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精彩’。”王珍说。
县总工会从全县劳模工匠、行业能手和协会专家中遴选师资,课程全程免费,常规耗材由工会承担。得益于这一机制,“匠心课堂”从最初2小时的单次课,逐步发展为多课时、系统化系列课程,让职工学得更扎实、用得更顺手。
“匠心课堂向职工免费,不向基层工会分配报名任务,课堂不囿于文化宫,延伸到企业、校园、机关。”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代建生说:“虽然工会经费紧张,但也要坚持下去。职工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榜样力量滋养成长
围绕职工需求,课堂主动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4月10日,在勉县实验小学天荡校区礼堂,陕西省哮喘专委会优秀工作者、县劳模、县医院儿保科主任刘芳,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解儿童发育相关知识。这场“劳模工匠进校园”暨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吸引了200余名师生代表参与。
“台下孩子们都举手抢着发言。”王珍说:“我一下子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为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勉县总工会组建了涵盖“全国和省、市、县劳模+工匠+技术能手+思政教师+工会干部”的宣讲团队伍,先后举办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示范宣讲”和“百年工运心向党榜样领航启新程”劳模工匠事迹报告会等多场主题宣讲活动。
宣讲团成员通过鲜活生动的劳模工匠故事,将思政教育从“说教式”向“故事化”转型,构建起“工会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今年“五一”前夕,勉县推出全县6个收费景区向全国各级劳模工匠免费开放的创新举措。“让劳模享受礼遇,让社会崇尚劳动。”代建生表示,这一政策获得广泛好评,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劳模、学习劳模的社会氛围。
延伸服务凝聚人心
如何让工会服务更广泛触达职工?勉县总工会创新探索“阵地+队伍+实践”三位一体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模式,让工会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建好阵地就是守好“职工的精神家园”。勉县工人文化宫按照体育运动、文化艺术、职工培训、法律服务四大板块布局,完成了全面改造升级,既配齐乒乓球室、健身室、书画室等设施,更建成全市首家以“践行劳模精神、筑梦伟大时代”为主题的县级劳模工匠风采展厅。全县16个“沔小驿”爱心驿站的人气越来越旺,随时都能看到职工群众活跃其间。
“文化宫每周五上午安排律师坐班,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计划后续邀请心理咨询师进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疏导心理压力。”勉县总工会副主席周社红介绍。
在队伍建设方面,县总工会在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基础上,依托县播音主持、摄影、书法等行业协会,深挖师资力量,让行业专家成为“匠心课堂”常驻教师。在“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联合当地宣传、教育等部门,深入企业、学校示范宣讲,实现专业资源与职工需求有效对接。
“变的是如何更好服务职工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代建生表示,勉县总工会将继续深化“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积极拓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同时探索“公益+”模式,加强社会化合作,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以劳模精神铸魂,铸就职工思政教育新标杆。
记者手记
在“匠心课堂”少儿口才班上,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课后,授课老师接连收到17位家长的暖心反馈。在这大受欢迎的背后,是工会对职工需求的精准把握——免费实用的课程、劳模工匠的真诚分享,让职工真正受益。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正为职工筑起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