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会 > 地市工会 以党建引领、技能培育、权益保障为抓手,平利县多维发力—— 夯实县域发展人才根基
2025-11-10 08:34:2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希若

10月29日,记者走进平利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党员技术骨干正围着一台大型谷物干燥机进行调试。作为平利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示范点,该公司不仅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省级专精特新”等荣誉,10余名职工还先后获评“安康市劳模”“金洲工匠”“平利最美职工”,成为县域“产改”成效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平利县紧扣“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思路,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建“产改”工作专班,县总工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精准发力,推动“产改”从“纸上”落到“实处”,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党建引领强根基

为筑牢产业工人思想根基,该县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模式,在4个“产改”工作示范点成立车间班组党组织,把党建引领的“盆景”打造成全域覆盖的“风景”。

依托“理‘响’平利”宣讲活动,把思想引领融入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同时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落实职代会民主管理制度,让产业工人“有身份、有话语权”。

在党建引领下,平利县将“产改”工作纳入县委统一部署,通过“产改”工作专班与县总工会的协同联动,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这一引领作用更延伸至权益维护与服务保障各环节,如在推进社会组织广泛建会中强化党组织引导,确保非公企业工会建会率、入会率动态保持在90%和75%以上;在完善“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诉调对接联动机制、建设服务阵地、落实帮扶服务等工作中,均以党建为统领,切实解决产业工人急难愁盼,让产业工人在思想上有归属感、政治上有荣誉感、权益上有保障感,夯实队伍建设根基。

产教融合育人才

针对产业工人就业与技能提升需求,平利县打出“需求对接+技能培育”的组合拳。2025年上半年,该县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3场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17期9000余个,城镇新增就业1173人。

该县还在各镇创新组建乡村建设服务公司,通过接入县就业帮扶服务系统和“一库三台账”(劳动力资源数据信息库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未就业人员信息台账、重点帮扶对象信息台账),动态匹配就业需求。同时,通过打造零工市场和开办“人才夜市”,以适应多元化就业需求,让就业服务更精准、更暖心。

在技能提升方面,该县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等,仅2025年上半年就完成25期819人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平利茶农”劳务品牌,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培训。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1个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2名陕西省首席技师,9名“金洲工匠”。

该县还聚焦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成功举办陕西省首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安康市第三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让大批技能人才在擂台中崭露头角、成长成才。

权益保障暖人心

为了让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平利县从权益保障到生活关怀也进行组合发力。

该县将劳动就业、欠薪治理、职业健康等纳入保障重点,完善“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诉调对接联动工作机制,做到权益有人管、侵害有处诉、责任有人担。

投入450余万元建成平利县工人文化宫,常态化开展职工活动,推进“职工书屋”“爱心驿站”“爱心母婴室”“职工子女托管中心”建设,落实“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服务。针对困难产业工人,该县将帮扶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帮扶工作联动机制和帮扶资金保障机制,切实解决职工的急难愁盼。

如今,平利县通过“三位”“三台”“三心”“产改”工作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胡维忠表示,平利县将继续深化“产改”举措,让产业工人队伍在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