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C55E铲板式支架搬运车上装设的角磨机用时不到5分钟,逐一割断紧贴在3个灯泡顶端的细铁丝,而且灯泡要完好且正常发光,这是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公司高级技工何建军的绝技绝活:“铲板车灯上断丝”。
在陕煤集团,像何建军一样身怀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比比皆是,凭借着过硬的技能功夫在岗位上发光出彩,为企业赢得荣誉。
近年来,陕煤集团以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狠抓人才选拔、培养、建功、树模全过程,不断创新成长激励机制、搭建成长平台、构建成长评价体系,让技能型人才看得到希望,摸得到红利。
凸显平台优势
前不久,“华阳杯”第十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山西省阳泉市举办,陕煤集团15家煤炭企业116名选手参加,1人获得大赛特等奖,17人获得一等奖,20人获得二等奖,30人获得三等奖。
一方面积极参加上级技能竞赛活动展示陕煤技能风采,另一方面陕煤集团紧扣产业发展方向和省级重点产业链,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全面组织各二级单位开展职工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活动,构建月度比赛、季度比武、年度竞赛的人人参与、全面覆盖技能竞赛新格局。
三年来,陕煤集团举办各类技能竞赛近300场次,竞赛工种达50余个,参赛职工近4万人。
“成长和进步离不开企业培养,更少不了单位搭建的平台。”焦飞是陕煤集团所属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一名90后综采维修电工,连续两次获得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先后被陕西省和陕煤集团评为陕西省技术能手、陕煤工匠荣誉称号,2018年被公推公选为综采队检修班班长。
成长不光能晋升还有红利,2018年至今,焦飞连年取得一号煤矿“三小一练”职工绝技绝活比拼一等奖,每次奖励1万元;参加公司和矿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各奖励1万元。
良好的学习成长平台给焦飞这些怀揣梦想的技能人才提供了发光出彩的舞台,让普通工人在岗位上逐梦前行,建功立业。
创新成长机制
今年1月份,陕煤集团黄陵矿业机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年度“名师带徒”协议签订活动,10对师傅和徒弟将进行为期一年的“传帮带”活动。
“师带徒”期间,该公司将进行四次阶段性考核和一次年终综合评审,阶段性考核中若徒弟成绩一次不达标,扣除师傅授课费总额的三分之一,连续两次不达标则直接解除师徒协议,但成绩连续达标并通过年终综合评审则全额兑现授课费。
这是陕煤集团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一个缩影,陕煤集团坚持以中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为指引,坚持理论提升和技能拔高双推进,大力开展岗位培训、脱产学习、实操比武等活动,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模式,创新推行“名师带徒”“一对一帮教”等机制,立体化、全方位提升技能人才综合素养,形成了“产业工人、优秀技能人才、班组长、后备管理人才”的人才成长产业链。
2021年以来,陕煤集团全面实施班组长“万千百”素质提升工程,全方位开展班组长轮训,培养1000名优秀班组长,选树100名金牌班组长,让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集团所属曹家滩矿业公司启动“蒲公英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围绕“一年起步、两年铺开、三年成势”的总体目标,选拔100名蒲公英骨干,培养300名蒲公英人才,播种600名蒲公英种子,以100条人才传播链锻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为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机制,集团所属各单位在“师带徒”的基础上,创新推行“微信群技术解惑平台”,跨专业实践及AB岗作业等培训模式,进一步丰富技能人才培养新内涵。
锻造优良作风
“这里不仅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晋升机制,更有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对于焦飞来说,留在陕煤集团是正确的选择,这里有他的标杆: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符大利,全国技术能手焦悦峰,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李海清、李东升、王忠胜等一大批把工作干到极致的高技能标杆。
正是这些人树立起“严格、精益、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职工的从业准则:“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极致,绝不留一点瑕疵。”
25年前,刚刚参加工作的李海清成了一名黄陵矿业矿井维修钳工,上班第一天,他的师傅就给他“立了规矩”:“技术工人要严谨细致,每一次维修不能出现任何纰漏,绝不给自己留后路。”
李海清说,师傅的“第一课”确立了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从业导向,也让他从一个检修钳工“门外汉”一步步蜕变成矿区维修钳工带头人。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每一次设备大修和日常检修,李海清都极为关注细节,大到设备检修工艺,小至螺母的尺寸,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他很快得到认可。如今他将自己的工作信条同样告诉给每一个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细节决定成败。”
2018年以来,陕煤集团广泛开展“三小一练”职工文化建设,技能人才立足岗位苦练绝技绝活成为从业风尚,营造了“无事不卓越,无岗位不出彩,无人不精尖”的工作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职工,优化流程、提高工艺、保证质量成为从业基准。
激发创新活力
“煤矿井下电缆笨重,敷设吊挂及回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我们设计的电缆敷设吊挂机器人可一次性敷设三根电缆,一个班次二人作业3000米,极大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
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三秦工匠焦悦峰是一名从一线产业工人成长起来的工匠,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大力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和技能人才培养,完成创新项目120余项,精优作业法50余条,创意金点子70余条,培养高级技师8名、技师15名,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8000万元。
陕煤集团以解决安全生产难题为目标,大力开展全员创新创效活动,各基层单位出台《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职工“五小”实施意见》《全员创新标杆激励制度》等措施办法,为职工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推行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坚持每月对职工合理化建议进行讨论、立项、实施,加大合理化建议奖励力度,激发了职工立足岗位思考分析积极性。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中煤协会技能大师工作室16个,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为技能人才创新创效提供平台保障。
据统计,近十年来,陕煤集团共产生职工岗位“五小”创新成果5万余项,50%以上的技术工人都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营造了“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的良好氛围。
(曹川 董巨国)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