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西气东输:东西部双赢的能源纽带
2010-10-12 01:55:30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新世纪伊始,西气东输一线贯穿东西,把浩瀚沙漠与东海之滨紧紧连接在一起。6年来,这条4000多公里长的“能源动脉”不仅让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实现了对接,使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悄然转变,更令3亿多人口使用清洁能源的梦想成为现实。
解东部环境之忧、能源之困的新引擎
    秋天的秦淮河畔,桨声灯影,碧波荡漾,一幅金陵古都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南京市民陆先生对天然气带来的实惠连连称赞:“南京的空气和环境明显好了,我们家用上管道天然气以后一年还能节省900元呢!”南京港华燃气公司副总经理李胜华介绍,2006年以来,南京市51万管道煤气用户全部置换成天然气,超过一半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改造为燃气驱动,2008年南京市荣获了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
    截至今年的9月,西气东输工程累计向南京市居民和企业供气77亿立方米,相当于代替了963万吨煤,减少了50万吨有害物质的排放。据中石油统计,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以来累计替代标准煤达8000万吨,减少有害物质排放360万吨,许多东中部城市再现了蓝天碧水,西气东输这个能源“引擎”将东中部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到新的高度。国内第二大聚酯生产商——扬州仪征化纤公司经营计划部负责人说,用上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后,企业每年可节约成本近亿元,此外还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440吨、氮氧化物600吨。6年以来,江苏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每年以约6亿立方米天然气为原料,打造出年产值近200亿元的石化企业。目前,南京市石化行业的直接从业者超过10万人,间接从业者约30万人。
西部优势资源转化的新通道
    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其主要任务是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长三角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14个省区市。
    在西气东输工程的巨额投资中,西部省区吸纳资金约340亿元,其中新疆约200多亿元,营造出巨大的消费市场,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统计,西气东输工程每年为新疆增加财政收入10多亿元,东输之气每年还可分离出近60万吨轻烃和90多万吨凝析油,带动了下游加工行业的发展。
    新疆拜城县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2003年,这个县财政收入仅4000多万元,去年财政收入已达4.26亿元。县长努尔·买合赛提说,当地财政收入6年间增长了10倍多,“气源地老百姓不仅可以直接享用天然气,通过地方财力的增长,政府还能为老百姓做许多以前想做而无力去做的事。”
    优化能源结构的新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但结构不合理,煤炭一度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高达69%,去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国内能源供应安全及环境承受较大压力。
    据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工程供气超过730亿立方米,国内8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3亿多人口从中受益。
    中石化一位高级工程师表示,西气东输工程改变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6年来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比例提高了1.2个百分点,达到3.7%;受天然气消费市场迅速扩大的影响,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则由22.3%下降到18.6%。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说,以西气东输工程为骨干、加速营建覆盖全国大部地区的输气管网,提高天然气利用率,用天然气替代一部分石油,应该是维护我国石油战略安全的一种现实选择。
构建天然气供应新格局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这一工程的建设投产和运行,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水平上了新台阶,为构建全国天然气管网奠定了基础。
    去年12月底,引进境外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二线(西段)竣工投运。这条崭新的“蓝金通道”将来自中亚国家的进口天然气输往长三角、珠三角等用气市场,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
    按照规划,气源同样来自中亚的西气东输三线首站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达末站广东韶关。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间一个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网即将形成。新的西气东输管道在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为东中部地区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基础,并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熊聪茹)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