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悠悠岁月说灞桥
2022-05-24 14:33:40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三维图像复原后的古灞桥。

古城西安东郊有一座跨越千年的石桥,因架在灞河之上,故称为灞桥。灞河原称滋水,春秋战国时的秦穆公为彰显霸业,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这便是早期的灞桥。

当年,秦始皇率军征战,大都从灞桥出入。汉高祖刘邦西进咸阳,也是由灞桥通过。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后,灞河已建有石桥,桥底设置木桩,结构科学合理,相当精巧,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公元582年,隋文帝修大兴城,一座多孔石质新大桥同时修建,这就是名声显赫的隋唐古灞桥。

隋唐古灞桥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废弃于元朝末年。它的修建比赵州桥还早近20年,是我国历史上修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宏大、桥面跨度最长的大型多孔石拱桥。

古往今来,灞桥是连接八百里秦川与中原大地的交通要道。古时灞河位于长安的东大门,又是拱卫京师的天然屏障,所以历朝历代都曾在灞河上建桥。据《旧唐书》记载:灞桥是当时全国11座大型桥梁之一,11座桥梁分为石柱、木桩及浮桥三类。石柱桥有4座,其中一座就是灞桥,可见灞桥当时的地位。由于灞桥极其重要,朝廷还专门安排30个卫士和8个工匠常年看守并维护修缮,这也充分说明唐朝政府对这座大桥的高度重视。

隋唐古灞桥的建造极其讲究。此桥全长400米,与现在的铁路和公路桥长度十分接近,用石头修建这么大的桥梁在当时十分罕见。修桥先要打桩,一排排木桩被打入河底,因立木有顶千斤之势,基础非常牢固。然后在木桩上铺垫木板,再在上面砌筑桥墩。桥墩用质地坚硬的石条砌成,形状如巨船。桥墩两端为尖形,用以分水,使桥身尽可能减少水的冲击。桥墩两头还镶有造型精美的巨型石雕龙头,用以桥体的装饰。

桥墩的砌筑也相当科学,外面用的是砂岩石,内部填充的则是石灰岩,因石灰岩会风化,而砂岩石质地坚硬、耐冲击,所以桥墩就非常结实。而置于桥墩之下的木桩常年淹没在水中,木桩与空气隔绝,千年不朽,也就提高了桥墩的寿命。

桥面两侧设有护栏,栏杆顶部有造型精美的石雕狮子,给桥增添了美的景致。隋唐古灞桥在灞河上屹立了800年,后因灞河上游秦岭植被遭到破坏,河水中带有大量泥沙,久而久之,致使河床抬高,沙石淤积桥涵,造成此桥废弃。

随着时代变迁,由于灞河水量的变化,生态好转,河流畅通,千年古灞桥重露芳容,桥墩和残存的桥孔清晰可见,也由此揭开了古灞桥的面纱。经考古发掘,灞桥遗址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中国古代桥梁史、科技史以及隋唐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为了保护这一遗址,桥墩等遗物已被做了回填。科技工作者对古灞桥进行三维图像复原,秀丽的古灞桥得以展现——横卧于灞水之间,坚实的桥墩托起相当于二层楼高的桥面,孔与孔相连,如玉环相扣,美不胜收,堪称奇观。

隋唐古灞桥废弃之后,明、清时期灞桥曾多次重建,又多次被冲毁,有时甚至舟船和木桥并用。道光十三年(1833年)再度重修灞桥,桥长370米,宽7米,72孔,桥柱由圆形石礅堆垒而成,桥面为木梁石板,桥两端各建有一座牌楼。1957年,此桥又被改造,成为石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公路桥。由于此桥已使用170余年,又曾多次遭遇洪水威胁,桥基已出现问题,于是被宣布为危桥,于2004年拆除。但老桥址仍保留,并树立标识说明。

灞桥的出名,还源于“送客灞桥,折柳相赠”和“灞桥风雪”的传说。唐朝时,灞桥设有驿站,长安人送别亲友必至灞桥,并折柳枝赠之,因柳与留同音,有挽留客人之意。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对灞桥和赠柳作过咏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等诗句,就反映了当时的情景。每到春季,灞桥之畔,绿柳低垂,花絮飞舞,近拂眉梢,呈现出“灞柳风雪扑满面”的美丽景观,为“长安八景”之一。

悠悠岁月记载着历史的沧桑,滔滔河水诉说着灞桥的变迁。如今,灞河上十几座铁路、公路大桥凌空飞架,宛若长虹,给灞河增添了一道道光彩。每到春天,灞河两岸,杨柳依依,白絮飞扬,如漫天飞雪。美丽的景色把灞桥装点得更加迷人。□王雄文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