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畏人嫌我真”
2019-10-14 14:27:40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刘炜评

 

杜甫诗集中,至少有两首涉及“畏人”。一首作于漂泊蜀中第三年(762),题目就是《畏人》: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意思偏于王右丞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但没有后者的隐逸味儿浓重。另一首作于五年后(767)的夔州,即《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

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

老病忌拘束,应接丧精神。

江村意自放,林木心所欣。

秋耕属地湿,山雨近甚匀。

冬菁饭之半,牛力晚来新。

深耕种数亩,未甚后四邻。

嘉蔬既不一,名数颇具陈。

荆巫非苦寒,采撷接青春。

飞来两白鹤,暮啄泥中芹。

雄者左翮垂,损伤已露筋。

一步再流血,尚经矰缴勤。

三步六号叫,志屈悲哀频。

鸾皇不相待,侧颈诉高旻。

杖藜俯沙渚,为汝鼻酸辛。

56岁老诗人的处境、心境俱在焉。

两首诗皆不深奥,一般人都读得懂。我年轻时读的是后一首,很有些亲切感,共鸣却谈不到。名家的相关导读,反而让它和我疏远了些。比如解说道:“不爱”四句表明,老杜愈到晚年,愈憎恶官僚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则更加接通了。“州府”代指统治阶级,“旁舍”代指贫下中农。“未曾嗔”便是说村民们从来没有讨厌过诗人。这样的阐释,自有一定道理。但诗人的“畏人”,似乎并非这么简单。

共鸣“畏人”,是在近几年才有的。认识到事理和体会到事理,不完全是一回事。具体点儿说,只有我“畏人”了,才体会了杜甫“畏人”的况味。我年轻时朋友多得很,三教九流都有。父亲讥我“有交无类”,我颇不以为然。四十多岁后,逐渐意识到无类之交,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就自疏了很多人。近几年,更加不愿意与志异趣远者拉扯。一听到某些人招邀吃饭喝茶,便本能地紧张,努力找些不算太假的理由推脱。故拙诗曾写道:

美酒何曾拒入唇?

但烦酬应席间频。

称兄道弟西京夜,

喝到交心有几人?

我“畏人”,原因主要不在我。杜甫“畏人”,亦是如此。

和李白一样,杜甫原本也是好交往之人。他在西南时期的不同地方客居期间,挺喜欢家里来客人。比如肃宗上元元年(760)在草堂作的《有客》就有交待: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他的肺气肿已很严重,但听说客人要光临,高兴得让娃儿给他“正葛巾”以示尊重,还喘着粗气去园子里摘些菜芽芽准备待客。

又《过客相寻》: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

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

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

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

说自己老且穷,家是搬不动了,打算老死江畔。因为很少见人,连洗脸洗头都可以想免就免了。但若有客人路经此地,还是要以常礼招待一下的。

老杜也一直和当官的有一定攀扯。著名的《客至》,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意思就是“今日个真高兴,崔县长来看我”。您瞧,县长来了,诗人真是满心开花: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是人之常情,我能理解,如果我的领导屈尊来寒舍,老刘也会乐得屁颠一阵儿。老杜还借农村老大爷之口给成都尹严武唱过赞歌:“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但老杜为什么又要说“畏人”呢?答案就在“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中。仇注:“州府,府之州治也。”唐代的州相当于汉时的郡,州治即类似于汉之郡治。因此不爱到州府去,就是不爱进城去拜望当官的。下一句说得清清楚楚:人家嫌他“真”——好说实在话,不懂得或虽懂得但不愿意“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这样的感受,属于不肯与世推移的中年人,尤其老年人。你说了假话,自己讨厌自己;你不说假话,人家讨厌你。最好的做法,就是“要想各自好,尽量少打搅”。

其实唐人的爱说实话、能说实话,今人如何比得了?老杜《丽人行》是说实话,《咏怀五百字》是说实话,“三吏三别”更是说实话。乐天《观刈麦》《卖炭翁》《轻肥》等尤其是。

这些作品能传留至今,首先是因为当时能传开来。老杜还是比较注意话语策略的,比如既说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实际情形,又说自己“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还要一根筋地修齐治平下去;既让新娘发出“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哀叹,又让她讲出“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深明大义”来。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诗笔,都尊重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而他们之所以有秉笔直书的热忱和勇气,除了率真天性使然、诗骚文化传统熏染外,还有所处环境的允许。如果“真”起来,不仅全无用处,还处处遭白眼、受冷待,甚至挨处分,恐怕其精神宇宙就只好向内转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