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一池兴衰
2011-08-01 02:44:34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文/刘紫剑
    曲江现在是西安的一个区级行政区域。撇开这层外衣,曲江的本源,就是一池水,以及因了这池水,衍生出的一处风景,引申出的一种文化。
    曲江的历史,就是长安、乃至关中平原历史的缩影。
    秦代以前的曲江远离都城,只是一片天然的池沼,时称“陔州”,意为临水的长洲。秦时,在此开辟了皇家禁苑“宜春苑”,曲江自此(约公元前200年以前)被列为禁地。
    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对此地加以扩建和改建,建成世界园林史上空前绝后、声名显赫的汉代上林苑。“宜春苑”作为重点被掘泉疏浚,曲江水面得以扩展,水周长达5、6里,形成水波浩渺、江水漫流的迤俪景致,因其土梁夹持、岸线曲折、曲水循环、移步易景,“形似广陵之江”,故有了“曲江”的美称。
    随着西汉末年的战乱开始,曲江逐渐荒芜干涸,其皇家园林的身份暂时中断。
    隋朝修建大兴城时,位于东南方的曲江被纳入城廓之中。因隋文帝不喜欢“曲江”这个名字,将其改称“芙蓉池”。经过隋初的一番改造,曲江重新以皇家园林的性质出现在历史舞台。隋炀帝时代,在曲江池中再加装饰,把魏晋南北朝文人的曲水流觞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给曲江胜迹赋予了一种人文内涵。
    唐开元年间,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疏竣开渠,大型水利工程黄渠引终南山的水源和大峪水注于池中,修茸扩充千亩水面;开辟御苑,在皇家禁苑芙蓉园内,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使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修筑夹城,长近8000米、宽50米的皇家专用通道从大明宫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将三大皇室园林联为一体;并以曲江为中心,在周边建设杏园、青龙寺、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等诸多景观。
    曲江经过玄宗一朝这样的大手笔,达到了园林建设的顶点,盛况空前绝后。当时的曲江,湖岸曲折,烟柳明媚,水满花盛;两岸宫殿连绵,楼阁起伏,菰蒲葱翠,垂柳如烟,景色绮丽如画。“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谈录》)。
    唐时皇家园林仅局限于芙蓉园内(今天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曲江(现在的大唐芙蓉园及周边)性质已经有了根本的转变,成为首都长安也是全国唯一的公共园林——这种由政府组织建设供平民聚集游览的公共园林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寻春与送春,多绕曲江滨”。有了这么一处胜景,长安百姓以及来到京城的海内外人士多选择来此踏青赏春、郊游玩乐。皇帝并于“上巳”(农历三月三)、“中和”(农历二月二,传说中的黄帝诞辰日)两节驾幸芙蓉园,在紫云楼上赐宴百官,观赏万众畅游曲江欢乐景象。文人雅士于此游宴娱乐,各类文化活动趋于高潮:曲江流饮、雁塔题名、杏园
    探花,乐游登高,留下了无数描绘曲江美景的珠玑佳咏。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文坛盛事莫过于“雁塔题名”。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陕西乡试题名碑文就有:“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指的是唐代高中的状元和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由于进士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最高层次,考取极为不易,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故“雁塔题名”成为当时最荣耀的事。白居易在公元800年进士及第后得意地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他当时只有二十九岁,少年得志,喜悦之情溢于诗意。人称“寒酸孟夫子”的孟郊,46岁才中进士,赋诗日:“昔日龋龋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亦是抒发其终于跻身“雁塔题名”之列的喜不自胜。
    曲江于安史之乱后荒废。唐末,曲江池因战乱宫殿废圮,池水逐渐干涸,各项文化活动也随之沉寂,后被垦为田圃,园林盛景几无所存。当历史车轮驶入新的纪元,曲江焕发出瑰丽的光彩。从2003年3月设区伊始,曲江以特色鲜明的“盛唐文化”亮相占位,用了八年的时间破茧而出,化蛹为蝶,迅速跃升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
    已丑春日的一天,我偶然地走进了曲江池遗址,走进了让我吃惊、继而倾倒的曲江历史。
    在雄浑辽阔的北中国,在曾经鼎盛一时的关中平原上,在风光无限的古长安都城旁,在烟柳明媚的曲江池遗址上,我在那一池碧水中,打捞历史的碎片,打捞她兴衰的记忆。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