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我们班组都是干桥面活儿的‘老把式’,分湿接头、桥面铺装、护栏、伸缩缝四个小组,都是能打硬仗的主儿。”11月5日,在鄠周眉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的建设工地上,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的桥面系施工班组长罗永红向记者介绍。
他们的任务就是给桥梁做“面子工程”,桥面铺装、护栏浇筑、伸缩缝安装,就像给桥梁穿上“防滑跑鞋”和“钢铁铠甲”,每一项都直接关系行车安全和桥梁寿命,在项目里就是“收尾冲刺”的关键角色。
午休后,“陕建铁军,干就干好”的口号声准时响起。“这是开工前的‘提神剂’。”罗永红笑着说。班组管理既有“铁规矩”,也有“暖人心”的高招。“每段桥面、每米护栏都要指定责任人,干得好就奖,差了当场返工处理。”
罗永红指着桥面铺装区域,“你看,铺装组任务完成,护栏组立马跟上,流水化作业能让工作效率提升三成。”
技术创新是班组的“硬实力”。混凝土工杨坚平正操作着智能摊铺机,抹了把汗对记者说:“以前人工找平又慢还不匀,现在用‘智能摊铺机+激光找平’,光我一个人的操作速度就能翻一倍,平整度还更高了。”
一旁的钢筋工朱杰明接过话:“护栏浇筑以前有漏浆出‘麻面’的现象,我们加了橡胶密封条,现在护栏光溜溜的,验收一次过。”
而这些创新都是“从工地里磨出来的”。罗永红经常带着班组成员与技术部人员在现场开“碰头会”解决问题。“现在别的项目都来学我们的‘铺装秘籍’——铁军就是要边干边琢磨,把活儿越干越精。”他骄傲地说。
“铁军就得像兄弟一样抱团!”罗永红说。在班组内,他创新提出了“三招”:“开班前小会+饭后扯两句”——班前10分钟小会分活儿,中午吃饭坐一块儿聊想法;“师徒结对子”——“老带新”既教技术也教规矩;“问题不过夜”——谁有困难就在群里一发,大家立刻搭手。
与此同时,安全更是刻在了他们骨子里。罗永红不停地强调着,“高空作业必须拴双挂钩安全带,每日开工前安全员得把机器、梯子摸一遍。”
如今,在鄠周眉高速公路的工地上,这支桥面系班组仍在忙碌。“我们就是想把活儿干精,让过往车辆平安通行,这才对得起陕建铁军的名号。”罗永红的话,正是班组所有人的初心。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