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东
10月21日,在陕西沙河抽水蓄能电站下库旁,一座现代化的砂石拌和站正高效运转,砂石拌和系统生产班组组长王慧明和组员刘敏正操纵着设备为混凝土转送车填装混凝土。
“我们班组肩负着确保工程混凝土质量、供应、成本与安全的核心职责。”王慧明说,从拌和站土建的场地平整、边坡支护,到钢结构拼装、设备安装,每一道工序都要全程盯紧。
从事砂石拌和工作30多年,王慧明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每天他要统筹协调原材料供应、设备运维、人员调配等各方资源,带领团队及时应对生产中的各类挑战,为工程各部位的顺利浇筑提供高质量的混凝土保障。
在王慧明看来,质量、安全、环保是拌和站不可逾越的三条“生命线”。“我们从源头严控、过程精控、追溯闭环等方面筑牢质量防线。”他说,项目建立严格的原材料进场与检验制度,对每批砂石料、水泥、外加剂逐一抽检,依托信息化系统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预警,对出机混凝土的坍落度、温度等指标检测,确保性能达标。
“每天,组长带班进行安全巡检,重点排查搅拌主机、皮带机、车辆动线等高危区域,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与违章行为,确保施工全程安全合规。”刘敏说。
在生产过程中,班组非常注重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拌和站主楼及粉料罐采用全封闭作业模式,对料场、上料、搅拌等全过程实施封闭管理,并配备集中式除尘器,有效抑制扬尘污染,构建完善的三级沉淀池及废水处理系统,实现生产废水、车辆冲洗水回收循环利用,杜绝外排现象。
“我们班组虽然干的是基础活,但大家心里十分清楚,把这份活干好,就是为电站顺利投产筑牢根基。”王慧明说,“不仅能让电网运行更稳定,还能助力陕西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我们也算是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出了一份力。”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