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婷
杨俊锋(中)与队员交流工作。
2023年7月,西安航空基地北屯社区安置房二期一标段项目中,一支由陕建航城公司组成的25名项目骨干青年突击队,凭借认真态度、饱满激情与昂扬斗志,在“保回迁”民生工程攻坚战中表现突出。
目前,该项目已顺利移交,近千户居民即将喜迁新居。
10月11日,记者再次聚焦这支队伍,透过其实际行动,回顾工程推进中的关键举措与动人细节,感受民生工程背后的责任与温度。
科学管理保进度
项目初期,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难题,突击队成员、项目负责人杨俊锋在项目开工前潜心研究20多个优秀案例,创新推出“三级进度管控机制”——每月初进度分析会复盘上月施工症结,每周生产例会动态调整进度计划,每天协调会解决前一天遗留问题。曾遇混凝土供应商临时供货延迟,他迅速联系备用供应商并调整施工工序,将工期影响降至最低。
有一次,混凝土供应商临时供货延迟,杨俊锋得知后立即联系备用供应商,同时调整当天施工工序,将对工期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为把控工程质量,他在项目建设初期力排众议推行“样板引路”制度。每道工序开工前亲自监督施工班组做样板:墙面抹灰时用靠尺反复测平整度,水电管线预埋时蹲在沟槽边核对图纸尺寸,坚持“样板不过关,决不能大面积施工”。虽曾引发施工班组微词,但最终完工楼栋墙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水电管线排布整齐,让众人信服。
项目建设尾声,他还设置“回迁意见箱”收集住户建议,如针对老人提出“入户单元门前无障碍通道坡度缓一些”的需求,立即协调设计团队修改图纸并上门反馈。“我们建的不只是房子,更是有温度的家。”杨俊锋说。
技术创新降成本
突击队员、安装负责人杨昊楠在项目建设中发现木材浪费问题,众多短方木被闲置丢弃。他与团队研究试验短方木接长技术,用专业接木机清理短方木、截齐端头,开缝涂黏合剂后压合,加工成符合施工需求的长木方,仅此创新便为项目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工作之余,杨昊楠结合对质量通病的观察与思考,撰写论文《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探析》,成功入围国家级绿色建造技术竞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项目建设期间,突击队员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应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实现节省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的多重目标,项目先后荣获“陕西省建筑优质结构工程”“西安市城棚改领域质量安全管理标杆项目”等称号。
健全体系守安全
突击队员樊星是公认认真负责的安全员,秉持“没了安全,其他再好都是空的”理念,牵头创建“三级教育+双周巡检+月度自评”的安全管理体系。新工人进场必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讲解安全法规,项目级说明现场风险,班组级传授操作规范,少一级均不能上岗。
他还不定时带领安全检查小组开展“地毯式”巡检,从塔吊钢丝绳磨损情况、脚手架扣件松紧度,到工人安全帽佩戴规范,逐一记录,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每月底安全自评会上,他会公示全月安全隐患台账及整改情况,让各班组“红红脸、出出汗”,推动项目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此外,针对附近居民担心施工噪音影响休息的问题,他主动协调施工班组调整作业时间;对想提前看房的业主,他做好记录,待条件成熟后组织专人陪同有序参观,用细节坚守群众幸福。
看着回迁居民幸福的笑脸,突击队员倍感欣慰,杨俊锋表示:“民生工程就是要让群众满意,这份成就感是任何荣誉都比不了的。”如今,这支青年突击队已转战新的建设工地,将继续用专业与激情塑造陕建品牌,讲述更动人的陕建故事。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