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劳动模范 “四维”驱动激活产业发展“一盘棋” ——安康以“劳模IP”为支点带动技能富民新引擎
2025-11-14 08:35:0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永刚  杨志勇  见习记者  张希若

10月末的安康,秋阳透过位于汉滨区西大街66号的陕西康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办公楼玻璃窗,落在干净整洁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让人感到分外温暖。更引人注目的是,荣誉展示柜上满是王荣荣及其团队成员的各种荣誉证书。

从一名普通的家政服务人员到全国劳模、全国最美职工,王荣荣不仅是家政服务行业的一面旗帜,更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面对新业态领域的劳模精神转化不足、母婴护理行业标准缺失、山区群众增收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如何发挥好劳动模范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服务新业态产业建设,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成了摆在安康市总工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安康市总工会及时破解难题,探索创新路径,交出了一份工会服务新业态产业发展的“安康答卷”——以王荣荣为“核心IP”,积极构建“劳模IP引领、平台聚合支撑、标准赋能产业、群体增收致富”全链条闭环式价值转化生态体系,首创“劳模引领+专业护航+数字赋能+就业增收”四维驱动模型,激活了产业发展“一盘棋”。

一位“劳模IP”引领,打破精神转化壁垒

“我原来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农村妇女,在生活很迷茫的时候,康嫂家政公司接纳了我,在公司的培养和大家的帮助下,我逐步成长并获得了社会的充分认可。”提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王荣荣心中充满了对康嫂家政公司董事长李沛钟的感激。

2018年,王荣荣面对家庭生活困境,为了就地就近就业,通过人社部门针对贫困户的免费培训后,入职康嫂家政公司,从事入户家政服务工作。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学中干、干中学,尽力以专业的技能、优质的服务让客户满意。

王荣荣很用心、能吃苦、肯学习,很快就在公司脱颖而出。2020年,经过层层选拔,她作为陕西代表队的成员之一,赴山西大同天镇县参加全国首届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一举斩获金奖,实现了陕西参加该类赛事成绩的突破,从此打破了大众对家政服务行业缺乏技能的刻板印象。

当时这项赛事中有一项技能比拼是要在25分钟内做4个牛肉饼,难度非常大。“为了让王荣荣过好这一关,我把整个安康做牛肉饼有名的师傅都请来,手把手地教她。”李沛钟说,“她那阵子练得很刻苦,每天要做上百个饼,还要去酒店跟厨师学做果盘,她的果盘技艺被世界技能大赛冠军、裁判称赞‘有巧思’。”

此后,王荣荣各方面的成长都突飞猛进,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成为安康全市20名全国劳模中唯一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

面对荣誉和责任,王荣荣身上更有了一种使命感。她决心将技能传授给更多人,带动他们就业创业。

与此同时,媒体针对王荣荣的事迹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对于劳模精神和作用充分发挥却大多停留在她的“荣誉宣传”和“个人力量”层面。

如何将劳模精神转化为激发产业发展的动能?安康市总工会打破劳模精神转化壁垒,深度挖掘王荣荣从“金牌月嫂”到“全国劳模”“全国最美职工”的奋斗历程及其蕴含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分层定制宣传内容,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企业一线职工、青年群体推出劳模讲堂,通过“技能故事+实操演示”形式,让其精神传递可及可学。全市累计开展宣讲68场,覆盖2.3万人次,形成多维度弘扬“三个精神”、激励职工奋力实干的新局面。

一支专家团队支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母婴护理作为新兴服务业态,却存在服务流程不规范、技能质量参差不齐等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从而导致行业出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困境。为此,安康市总工会着力构建“专业+新业态实践”融合机制,让一线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结合,避免“标准与实践脱节”,适时推出实体化平台建设举措,从而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由安康市总工会牵头,依托王荣荣多重身份及由她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王荣荣工作团队技能实训基地、全国最美职工王荣荣工作室。与此同时,联合市卫健委聘请王荣荣成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宣讲员”。整合三甲医院护理专家、高校家政专业学者、母婴护理行业资深从业者,以王荣荣为核心,组建了“母婴保健暨康养服务新业态专家团队”,搭建起“理论教学+实操演练”双基地,打造“精神传播+技能实训”双功能载体,为行业提供“标准制定、技能答疑、质量督导”全流程支持。目前,已累计为26家新业态家政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500余人。

“有了专家团队的入驻,能够为家政企业提供‘标准制定+质量督导’,更能协助企业优化服务流程。”王荣荣说。

据了解,在安康市总工会的推动下,王荣荣工作室已与汉阴、白河的中职院校合作设立养老护理专业,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合作托育教育,她本人也被聘请为客座教授。截至目前,已联合培养800余名高级家政人才,并有1名学员有机会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同时,王荣荣也正以省人大代表身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家政立法建议调研,推动“安康家政嫂”标准向全省推广;深化与安康工匠学院合作,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让劳模精神从“荣誉墙”走向“作业岗”,转化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内生动力。

激活一项产业发展,构建培训提质体系

记者采访时,正有十几名学员坐在康嫂家政公司的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听王荣荣讲课,通过学习技能,解决就业增加家庭收入。这正是安康市总工会依托王荣荣身份,将其从业经验进行系统化、标准化发挥的缩影之一。

为了构建培训提质体系,安康市总工会创新推出了“师徒制+高职工作站”双轨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设立王荣荣技能大师工作站,把早产儿照护、婴儿呛奶等实操难点转化为标准化课程,推动家政服务工作从基础照护迈向专业健康管理。

此外,安康市总工会还积极争取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孵化“安康家政嫂”数字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需求智能匹配、服务过程全程追溯、技能提升在线学习,推动产业向规范化、品牌化、智能化跃升。待其上线后,全市家政服务标准化覆盖率、护理订单量将实现显著提升,全市母婴护理服务投诉率大幅下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接单率将提升3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王荣荣带领团队参加西北五省邀请赛,获得1个铜奖、2个优胜奖,其工作室已经涌现了6名省级技术能手,徒弟何媛媛、冯晨晨、杨惠兰等均成长为行业骨干。此外,省级技术能手刘新颖去年不仅获得全国巾帼家政大赛三等奖,还在当年11月被省总工会评为“2024年陕西省产业工匠人才”。

不仅如此,2024年,王荣荣还远赴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开展技能援藏工作。她克服严重高原反应,不仅培训了32名学员,还成功指导当地组建首家家政新业态公司,将“安康经验”播撒到雪域高原。“今年,还有从云南等地慕名而来参加培训的学员。”王荣荣在谈及当前的培训情况时,自豪地说。

培训提质体系的建成,不仅激发了安康本地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为8000余名学员提供精准培训。

促进一个群体增收,“阶梯式”培训和帮扶

针对秦巴山区群众尤其是脱贫人口、留守妇女,普遍缺乏系统技能培训渠道、就业选择窄、增收能力弱、难以依托新兴产业实现稳定增收的实际,安康市总工会开展“送技能下乡”行动。结合王荣荣从农村妇女成长为全国劳模、全国最美职工的成长路径,将其技能脱贫经验系统化,设计出“入门-进阶-资深”阶梯式培训包,即对“入门级”学员侧重“母婴基础照护+新业态服务礼仪”教学,对“进阶级”学员加入“产后康复+婴幼儿早教”教学,“资深级”学员教学内容涵盖“特殊母婴照护+创业指导”,同时还融入王荣荣自身的奋斗故事,激发学员从业和就业信心。

除了扎实做好技能培训,还要做好就业帮扶。安康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新业态家政企业,建立“就业帮扶联盟”。截至目前,已有20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800多人成为家政服务高级技能人才,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

如今,安康市总工会激活劳模精神价值,突破“静态宣传”模式,将劳模精神融入技能培训、就业帮扶、产业发展全环节,通过劳模亲自参与教学、推荐就业、解决难题,让其精神从“荣誉墙”走向“作业岗”,转化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内生动力,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有力促进行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我不会忘记自己的来时路,将来也不会离开我的家乡,离开这个行业,更不会离开这个平台。”面对未来,王荣荣从容而又坚定地说。

 

记者手记

安康市总工会聚焦“劳模IP价值的深度转化”,通过构建“平台共建、资源聚合、标准输出、品牌辐射”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打通“精神-技能-产业-民生”价值链条,将劳模个体的卓越技能与崇高精神,高效转化为驱动群体进步、产业振兴的强大动能。该模式打造出“精神感召力、技能提升力、产业竞争力、民生保障力”完整价值链条,形成了“一位劳模引领、一支团队支持、一项产业发展、一个群体增收”的鲜活局面,生动诠释了工会组织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独特优势和担当作为。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