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暑运期间列车运行密度加大,铁路基础设施面临严峻考验,桥隧设备更是“压力山大”,紧密查找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状态尽在掌控,成为暑运叠加防汛期的“时令性”重点工作。
正值此时,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阎良工务段韩城桥隧车间青工韦正义也迎来了他的暑运“变形记”,作为一名从武警部队转业的“体能大咖”,韦正义曾获军事体育特1级的耀眼成绩,从"橄榄绿"到"铁路蓝"的转型,从人头攒动的执勤广场到列车频频的钢梁大桥,变的是职业与身份,不变的是他力争上游的青年热血。
自去年入路以来,韦正义马不停蹄地参加新工培训、定职定岗考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测试等等,只为“趁热打铁”,在最美好的年华里,转型成为一名立足基础业务、充分学习科技的“硬核”铁路人。
三伏天的凌晨都如此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才见天边亮起,后脖颈的汗珠早已沁湿了衣领。桥梁检测现场,韦正义操控着无人机灵巧地穿梭于钢梁缝隙间,高清摄像头将桥梁支座螺栓的细微裂纹实时传回,拍摄素材正在自动生成3D桥梁模型,AI系统标出3处黄色预警区。他熟练地调出历年数据对比:"这个支座位移量超过去年同期1.2毫米,得列入重点监测。"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关键设备的数据变化越发明显,检查工作也得“趁热打铁”,只有将数据周期完整地分析出来,才能确保设备状态尽在掌控。
“与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作业不仅可以提升30%的工作效率,更能精准识别桥梁隐患,实时分析数据,准确率完全可以媲美资深技术人员。”韦正义兴奋地说道。
现场工作人员的影子逐渐缩短,无人机电量也开始报警了,连续四个小时的徒步巡检,大家的耐力在高温的助推下加速消耗。"嗡嗡"的旋翼声越来越大,只见韦正义接回无人机,将烫手的机翼小心归位,从包里翻出来备用电池麻利地换好,又开始了新的数据复查。“前方进入隧道就不好用无人机了,抓紧时间再巡一圈吧,让大家一步步走的话,这15分钟的飞程,非走到晌午不可。”作业负责人喘着粗气,边说边拿出一瓶藿香正气水急忙吞下。
钢轨折射出刺眼的光芒,不断腾起的层层热氲,被列车冲得四散开来,花白的石砟吐出灼热的气息,大家的鞋底越走越软,微微散发出橡胶的刺鼻气味。工装在汗水的浸透下,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深蓝色,又在高温的烘干下变回天蓝色,不同的是留下了斑斑盐渍。
越往隧道深处走,空气越发闷热。韦正义揣着卷尺的手变得滑腻热胀,他仔细检查着衬砌裂缝、渗水点、施工缝、变形缝等薄弱环节,详细记录其渗漏量及位置,由于前两天刚下过雨,他对这次数据的记录更加重视,将排水沟的破损裂缝都一同记录在册,绝不放过任何隐患。
来来回回地攀高爬低,韦正义都如履平地,检查时长不断缩短,质量却丝毫不减,服役期间练就的柔韧性和核心力量在此刻派上了大用场。工友都笑着说道,“正义的存在,填补了钢轨上不能骑摩托的空白。”
从手握枪杆到操作纵杆,从安全执勤到设备检查,这个暑运,这名斜杠青年迎来了自己新的战场,以青春热血赋能业务提升,以坚定信念校准前进方向,加速谱写属于自己的铁路答卷。(刘杨 孙婕婷 周祥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