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孔淑贞在讲科普课。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副护士长孔淑贞以深耕细作的姿态,用专业与温度成为患者信赖的“皮肤守护者”。5月9日,记者走近孔淑贞,探访她的医者仁心。
2013年入职西安交大二附院后,孔淑贞历经急诊科、普外科轮转,2017年扎根皮肤科。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科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收治了很多疑难重症皮肤病患者,对护理工作要求极高。
每日清晨她都会提前到岗,同护理团队一道完成基础护理、重症巡查与交接班,跟随教授查房时精准记录诊疗需求,统筹临床观察项目的护理配合。
面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等重症患者,她要求护理团队以“蝴蝶扇翅般的轻柔操作服务患者”——这类患者皮肤屏障脆弱如纸,每次翻身、清创都需极致耐心。她积极参与制定专科操作SOP,紧跟国际前沿,并将重症患者护理最新知识传递给全国皮肤护理领域同行,近五年在皮肤领域学术会议发言7次。
针对特应性皮炎等慢性病,她积极推动指导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联合医生开展患者教育会,搭建专病队列并组织随访患者。
2017年,孔淑贞敏锐捕捉到公众对皮肤健康知识的渴求,牵头创建科室微信公众号。从设计LOGO到策划选题,她将晦涩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内容:《湿疹护理五大误区》《体温计破碎的皮肤警示》等文章被央媒转载,公众号关注量达34万人,累计阅读量超千万次。
线下科普中,她是“科技之春”义诊常客,多次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护肤课堂”。2023年,她在护理部支持下发起“百人百场科普进社区”活动,带领团队深入西安30余个社区,开展慢病防治、家庭日常急救、老年皮肤护理等讲座。2022年,科室成功申报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她组建的“爱肤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服务基层,同年获评“2024年典赞·科普西安”年度人物。
临床之外,孔淑贞聚焦护理痛点开展科研,围绕慢性病管理、重症护理申请3项科研课题,发表20余篇论文。
在学科建设中,她主动站上全国性学术舞台,分享“皮肤溃疡护理新进展“重症药疹患者急救与护理要点”等经验,助力科室提升行业影响力。她常说:“科研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为副护士长,孔淑贞将带教视为“温度的传承”。她注重临床思维与沟通能力培养,在科研带教中,她指导本科生开展“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真实世界研究”等课题,助力多人完成论文发表。
对年轻护士,她悉心指导青年护士淬炼科普创作能力,既筑牢专业根基,又拓宽健康科普的传播效能。
从晨光熹微的病房到深夜亮灯的办公室,从屏幕端的科普推文到社区义诊的现场,孔淑贞用近十年光阴深耕皮肤科护理。她是患者口中“讲得清护理要点的孔护士”,是同行眼中“敢啃硬骨头的科研先锋”,更是年轻护士心中“永远带着微笑的引路人”。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