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一线风采 胡少杰:把短暂的人生却活成一道亮光
2025-05-08 11:27:12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被病痛折磨、将生命定格在26岁的胡少杰,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一位优秀青年。他以生命为笔,在陕北窑洞中用脚写下近千篇古典诗词,经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今年2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胡少杰“感动社会诗人”荣誉称号。

  胡少杰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却活成了一个传奇、一道亮光、一个充满诗词张力的人生。或者说“窑洞诗人”胡少杰本身就是一首让人百读不厌、动人心扉、意蕴深刻、激人奋进的诗。

  “窑洞诗人”胡少杰是一个传奇。塞上明珠驼城本就是一座历史厚重、诗情弥漫的城市,既是黄土高原的生态屏障,也是黄河文化的璀璨瑰宝。生长在陕北黄土高原胡家圪崂村的胡少杰,自小就吸纳着这里天地之间的灵气。虽然他因早产时大脑缺氧导致严重脑瘫,没上过一天学,却没影响他成为一位诗人。自幼年起,他全身肌肉经常处于紧绷状态,吃喝拉撒都需要别人帮助,只有一条腿勉强能动,抽搐、痉挛是他生命的常态,可就是这样的身体条件,他硬是在老日历、旧报纸、废弃的商品包装上完成了最初的识字启蒙,通过语文课本自学拼音,学会用脚打字。他的一首首才情横溢、打动人心的诗,就是用脚写的。

  “窑洞诗人”胡少杰是一道亮光。胡少杰的生命长度令人惋惜,但他生命的宽度、厚度充满不凡,立体出一个熠熠生辉、令人仰望的人生,给社会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杨聪称赞胡少杰,说他的诗词不仅饱含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更传递出超越苦难的乐观与力量,让读者感受到残疾人自强不息、追求梦想的坚强品格。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表示,胡少杰的诗词人生留下了诸多精神财富,中华诗词界要广泛宣传胡少杰、学习胡少杰,努力创作诗词精品。榆林市委宣传部部长徐刚称胡少杰是近年来榆林涌现出的扎根人民、讴歌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生命为笔,以苦难为笔,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词作品,如同黄土高原上的一缕春风,唤醒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无疑,胡少杰的励志人生、诗意人生、逐梦人生、闪光人生,像一道璀璨的亮光,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成为一个指南和坐标。

  “大山蕴灵性,诗魂铸人生。”胡少杰26岁的人生,佐证了另一位小时候在一场意外火灾中失去双臂,被中国残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树立为青少年学习典范的李智华对人生的认知与感悟:“每一个期待个人生命更好的人,都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力量。”而生命绽放的密码,就是不向命运屈服,拼搏奋斗向上。胡少杰用脚写出了一首首好诗,感动了一个个读者,也写出了充满诗意的人生。在他身上,人们可以看到著名作家路遥身上那种以文学殉道的精神。

  “而今再看痴心句,肝肠寸断已然迟”,这是胡少杰对恋人的怀念。“四月春犁耕不动,老农连叹数声难”,这是胡少杰对大旱时农民的悲悯。“恨降凡尘今几悔?终生愧对白头人”,这是胡少杰爷爷奶奶的感恩。“默默销残雪,丝丝现嫩芽。莫怜今渺小,一霎漫天涯。”胡少杰曾用这样的诗句,赞扬顽强生长的春草,而他,何尝不是一株小草,顽强得令人动容。

  胡少杰用26岁的生命告诉我们,身体可以残疾,哪怕是严重脑瘫,依然可以活出潇洒、活出精彩。只要心中有梦、不断追梦,就有梦圆成真的一天,成为精神的富翁。胡少杰诗词人生座谈会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向社会推介了一个励志榜样,深化对胡少杰诗歌精神与社会价值的宣传,就能让胡少杰精神感动更多的人,点燃奋斗引擎,汇聚向上力量。(雷钟哲)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