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网原创 > 系统稿件 “文物四宝”抗疫贴背后的故事
2022-03-23 14:43:58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近日,西安、咸阳相继推出承载着历史文化情怀的“抗疫贴纸”,蕴含着陕西数千年的厚重历史和文物故事。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推出的“文物四宝”核酸检测贴纸分别是“熊赳赳”“虎昂昂”“龙威威”“獬平平”,都是来自渭城区文物保护中心的馆藏文物照片;“鎏金熊”寓意护佑一方,“虎镇”寓意祈福平安,“鎏金龙”寓意祥瑞丰年,“獬豸”寓意政清人和。

  目前渭城区已经进行过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完成采样民众当场获得一张“文物四宝”贴纸,这些贴纸文物都是啥来历?让我们一探究竟。

西汉圆雕鎏金铜熊“熊赳赳”

  “熊赳赳”的原型为西汉漆器构件--鎏金熊形铜足,2016年10月在咸阳渭城区杨家湾正阳宫出土。圆耳、小眼、长嘴、肢体健壮,左爪抬起、右爪扶膝盖欲起,半跪式单手托重之势,主要有守护、鼎足,以免器物倾斜倒塌之用。寓意用超强的力量,在新冠疫情肆虐时,像金护卫一样护佑渭城的和谐稳定。

  西汉时期,以熊为图腾的艺术品已是王室和民间的喜爱之物,它的憨厚、雄壮、魁梧、傲视群雄之态,无不体现出当时的一种民族精神与情结。

  在古代熊图腾是中国最早的图腾崇拜和东亚大陆的保护神。华夏神话中,占据中央主神位置的是一只“神熊”,所有楚王登上王位的一刻都叫“熊王”,司马迁共记载了20多位“熊王”。

  如果说狮子是草原之王、老虎是森林之王,那么熊就是荒野之王。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有着很古老的“熊的传说”。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熊代表了力量、守护、神秘、通灵、遇劫重生等,与中国传统文化寓意较为相近。

西汉虎形席镇“虎昂昂”

  “虎昂昂”原型为西汉虎形席镇,一组四个,质地为海底沉积岩化石。竖耳、阔口、隆鼻,通身黄褐相间斑点花纹,前腿卷曲、后腿前伸、头伸向右后方,作呲牙回首状。

  “席镇”系重压帷帐或席角之用,造型多为动物,以虎形居多,用海底沉积岩化石作为虎镇仅见此一组。

  自汉代以来,虎一直都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 祀典》云:“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博挫锐,食噬鬼魅。”因此,充满阳刚之气的虎被赋予趋吉降福的功能;白虎作为五行之中西方之神,主杀伐,祈福避邪。

  在新冠疫情肆虐时,“虎昂昂”为渭城人民祈福降祥。

  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还保留着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枕虎头枕和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习俗,就是图个吉祥平安。

西汉漆器构件中的鎏金龙“龙威威”

  “龙威威”原型西汉漆器构件中的鎏金龙,在渭城区杨家湾正阳宫出土,双龙头部相连成直角状,左右各两足,前短后长,竖耳、阔口、嘴巴上翘,头上一角弯曲至背部,前身下沉、昂首长啸状。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能兴云致雨。汉代关中地区作为西汉国都之地,漆器文化发展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与政治优势,漆器设计以致用为本被纳入朝廷体系中,受主流文化熏陶,寓意丰年祥瑞。贴了“龙威威”健康又祥瑞。

北周皇太后玺“獬平平”

  “獬平平”贴纸的原型就是“天元皇太后玺”。根据文献资料显示,这枚金印是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邕的皇后阿史那氏所有,考古专家找到其墓葬的确切位置,经过抢救性发掘后确认此处正是一座北周帝陵——宇文邕与皇后阿史那氏的“孝陵”。它的发现是研究北朝帝后印玺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在考古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说中帝尧的刑官曾经养过獬豸,只要遇到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让獬豸帮忙判决,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这样獬豸成为正义的代名词,也是法律的象征,獬豸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民间獬豸作为正义的象征,它给民众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是其它动物无可比拟的。獬豸造型既突出獬豸无所畏惧、对抗邪恶的刚直个性,也折射出普通民众对獬豸勇敢、力量的肯定和推崇。

  在新冠疫情肆虐时,“獬平平”护卫人民的平安,寓意政清人和,贴了“獬平平”全民得安宁。

  文物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咸阳推出“文物四宝”抗疫贴纸,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民众普及文物知识,也温暖了这个疫情期间的“倒春寒”。相信社会各方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实习记者 郝佳伟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