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
陕工网讯 “学生们通过看演出、上戏曲课、参加社团学唱戏等方式,了解了有关戏曲的知识,也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兴趣。”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说。她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原因,戏曲进校园在中小学仍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活动成效有限等问题。
李梅认为,在“双减”背景下,中国戏曲作为融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可以在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助推“双减”工作。戏曲也可以为中小学生从小种下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为发现和储备戏曲后辈人才提供基础条件。
李梅建议,制定普通中小学戏曲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培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组织文化、戏曲、教育等方面相关专家加强戏曲社团的校本课程,甚至地方课程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灵活性、自由性。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团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各地各校可以以“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戏曲院团、地方文广局的合作,引进一批京剧或地方戏曲优秀人才和院团,有效开展戏曲课后服务活动项目,让戏曲从“进”校园到“驻”校园。
李梅提出,要积极开展高效有益的校外戏曲研学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地有条件的戏曲艺术院团、戏曲博物馆、戏曲研学实践基地等向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积极吸引学生参加。另外,创建戏曲研学旅行基地,为持续深入开展戏曲研学旅游活动提供设施保障。(本报记者 牟影影)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