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实习记者 李旭东)12月8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期间,陕西获得文物科技保护知识产权或专利达到100余项,较“十二五”增长超过70%。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省科研工作者开展文物科技保护课题(项目)15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60余项,获得国家文物局科技创新奖2项,获得省级政府科学技术奖6项。完成制订文物标准10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8项)。由西北大学编制的国际上唯一的《干旱环境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规范》,成果广泛应用于甘肃、新疆等多个省(区)11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科技手段持续助力文物保护,实施90余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完成40余处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测绘,组织开展120余处省级文保单位(170多个点)测绘工作,为推动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创造条件。
据悉,“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全面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加强文物保护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建设文物人才智库,建设预防性保护标准体系,提升预防性保护科技水平。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