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秦岭山泉淌,石磨不停歇—— 洛南豆腐:千年技艺的“新表达”
2025-11-24 16:09:04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     分享到:

  11月3日天刚亮,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洛源镇“洛源老刘家”非遗工坊的灯光已照亮门前的344国道。

  刘凡蹲在泡豆池边,看着经秦岭山泉水浸泡10小时的黄豆,每一粒都胀得莹润发亮。“石磨磨浆节奏要匀,太快太慢都出不了好味。”他对石磨旁的闵双霞叮嘱道。

  这样的磨豆腐场景,在洛南县已“上演”千百年。从战国孙膑为母制“无骨肉”的传说,到清乾隆御膳贡品,再到撑起20.9亿元的特色产业,一块洛南豆腐,既藏着秦岭腹地风土印记,更镌刻着一代代手艺人的坚守与革新。

从民间传说到御膳珍品

  “水点琼浆天下奇,火烧豆腐云外香。”洛南县豆腐文化馆内,洛南县豆制品行业协会会长王振书轻抚着祖辈留下的老石磨。

  关于豆腐起源,《本草纲目》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但洛南民间流传着更早传说:战国时孙膑为赡养牙口脱落的母亲,尝试用大豆制“无骨肉”,多次失败后,因庞涓使坏倒入发酸泔水,意外促成豆浆凝结,由此发明豆腐。虽无史料佐证,但这份与孝道相关的传说已融入洛南人的生活肌理——当地至今仍保留腊月二十五做豆腐祈“多福”的习俗。

  洛南豆腐真正声名远播,源于明清贡品历史。明朝张御史救灾时,百姓以豆腐款待钦差,后传入宫廷;清乾隆年间,其因“白如玉、滑如脂、香而不腻”被钦点为御膳,获“秦岭软白金”美誉。

  “别处学不去的是洛南的好山好水好豆,秦岭山泉的弱碱性,正是豆腐筋道嫩滑的关键。”王振书说。201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洛南豆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老手艺”的新传人

  “刚回来时,街坊都笑我大学生磨豆腐,白读了书。”“洛源豆腐干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凡谈及14年前的选择,语气仍带倔强。

  2011年,在外打工的刘凡因父亲一句“祖辈传下的手艺不能断”,选择回到老家。初进作坊时,还是“石磨+铁锅”的老配置,一天最多做50斤。“守着金饭碗要饭,这哪行。”2012年,刘凡注册了“洛源老刘家”商标,对豆腐制作进行改革:保留石磨磨浆、酸浆点浆古法,引入高温杀菌设备,坚持不添加防腐剂,靠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在传承工艺的同时,开发代餐、餐饮专供等细分产品。

  这份“守正创新”让老手艺焕发新生。2024年底,刘凡的公司年产豆制品350吨,年产值突破800万元,“洛源老刘家豆腐干”系列产品入选“陕西非遗好物”,“洛源老刘家”品牌荣获“商洛老字号”称号。

  在洛南县,类似刘凡的传承人不在少数。目前,全县已认证8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成3个非遗工坊,培养技术骨干1200人次。

“小豆腐”撑起大产业

  “现在种大豆,一亩地比以前多挣300多元。”已签订收购协议的洛南县城关街道小河村村民陈夏记憨笑着说,“保底价每斤2.8元,不愁卖。”

  陈夏记的底气,来自洛南县筑牢产业根基的举措。作为“全国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洛南县在全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每亩补贴200元。2024年优质大豆种植面积8.2万亩。同时,建成豆腐产业园,集聚豆制品加工企业及合作社,组建豆腐加工销售运营公司,探索“政校企”“政企企”协同创新模式,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研发出豆乳、豆蛋白等20多个豆类新品,推动豆腐从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迈进。

  产业发展的最终落点是带动百姓增收。洛南构建“企业+集体经济+农户”联农带农机制,豆腐产业遍布洛南县16个镇(街道),产业链企业超1000家,带动1.5万户农户4.2万人增收。“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洛南县保安镇三义村的黄长合常年在王振书的豆腐产业园包装车间工作,每月收入稳定。

  目前,洛南县豆腐产业链企业已形成“百年王家”“洛源老刘家”等10个特色品牌,在西安市、商洛市商州区开设31家豆腐体验店、245家鲜豆腐直营店。

“老味道”的新“表达”

  “这是秦岭山泉水做的,您尝尝就知道不一样。”西安市育才路“洛味源・洛南豆腐馆”内,张瑜正为顾客端上一盘香气扑鼻的水煮豆腐。

  让洛南豆腐走出秦岭,文化赋能是关键。洛南县多次在西安市开展“洛南豆腐走进西安万人嗨吃”活动,掀起“洛南豆腐热”。近年来,洛南县先后举办洛南核桃、洛南豆腐促销活动40多场,吸引近500万人次参与。并为年轻群体打造《洛南豆腐》主题曲,推出时尚礼包和节日礼券,让传统美食变新潮伴手礼。更令人惊喜的是,洛南豆腐还吸引瑙鲁共和国总统关注,成为外交场合的“秦岭名片”。

  “没有文化内涵,豆腐产业发展就缺了灵魂。”在王振书的豆腐大院内,除豆腐文化馆、体验馆外,还建设了豆腐文化墙、“豆腐宴”美食馆,开设“豆腐大讲堂”,定期向行业会员、子女及游客宣讲豆腐产业文化内涵。此外,他还将豆腐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推出“豆腐+研学”体验游,年接待研学、旅游超3000人次。

  洛南豆腐的魂,是山水的馈赠,是匠人的坚守,更是文化的传承。从历史传说到御膳珍品,从手工作坊到现代产业,洛南豆腐的千年旅程,是一部匠心传承史,更是一部乡村振兴志。

  “秦岭山泉仍在流淌,石磨转动从未停歇”。正如王振书所说:“一块豆腐虽小,却能撑起大民生、带动大发展,这就是洛南豆腐的力量。”( 冯江慧 )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