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排场”到“比文明”,从“被动跟随”到“主动践行”,拒绝铺张浪费、抵制高额彩礼……一场场红白理事会的移风易俗实践,如春风化雨般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能。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之前攀比之风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究排场。2016年,村上成立红白理事会后,专门制定了村规民约,对村民的婚丧事宜作出明确规定:婚宴按8人到10人一桌安排,每桌菜肴不超过6个;婚车数量控制在10辆以内……
“新规刚推行时,村民抵触情绪明显。”寺角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平喜回忆,为了让村民接受新规定,村干部逐户上门做思想工作,通过耐心沟通,逐步转变了群众的观念。
如今,寺角营村的村民谁家有喜事,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村红白理事会来帮忙操办。村红白理事会在准备菜品时,注重荤素搭配,坚持“数量适中、够吃就好”的原则,改掉了以往铺张浪费的陋习。
“提倡婚宴精简,大锅菜为主,不得二次就餐”“提倡取消婚礼当天点歌钱、磕头钱、压箱钱等繁琐礼节钱和出格的闹洞房习俗”……翻开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红白理事会章程,一条条具体细则直击婚俗旧习。
虽处不同地域,白云村同样曾被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婚俗陋习所困扰。该村以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为突破口,开启了破除旧俗、树立新风的探索之路。
“这些村规民约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白云村的乡贤能人深入每家每户,广泛收集村民意见,紧密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制定的。”7月2日,白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齐永丽介绍,村规民约实施以来,村民积极响应,主动践行。如今,婚宴上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现象逐渐消失,村民卸下了人情往来的沉重负担,文明新风吹遍村落。
这些村规民约的生动实践并非孤例。三秦大地上,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拂之处,更多创新实践正在上演。
2024年9月,“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全国万人集体婚礼陕西分会场活动举办。活动以典雅庄重的中式婚礼仪式为载体,巧妙植入“抵制高额彩礼、拒绝大操大办”的时代理念,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文明婚俗深入人心。集体婚礼通过多平台联动宣传,线上曝光量突破10万次,在三秦大地激起新型婚育观念传播的层层涟漪,为推动婚俗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陕西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以创新实践勾勒文明新风画卷。这些举措如星火燎原,让“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理念在三秦大地生根,更让文明之花在千家万户悄然绽放。(群众新闻记者 杨小玲)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