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银龄焕新彩 乐学正当时
2025-04-16 09:10:4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老年大学作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正掀起一股学习热潮——
文/图  本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海英

肖建一正在练习钢琴。

唱歌班上课现场。

4月14日,记者走进陕西老年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整齐划一的太极拳排练。与此同时,楼道里的钢琴声、合唱声,各种乐器声此起彼伏。在声乐教室里,40多名学员认真地跟着老师打着拍子练声……

近年来,随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学习艺术、科技、健康管理等课程,重拾热爱、结交朋友、拥抱高品质生活。

老有所学  多元课程点亮生活

“退休后我一度觉得很失落,直到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舞蹈班。”王华说,在这里她不仅找回了自信,还在西安老年大学的支持下组建了老年大学舞蹈队,经常到社区演出。“3月5日我们去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慰问演出,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觉得一切都特别有意义。”

王华的故事只是众多老年大学学员的一个缩影。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从“老有所养”转向“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大学作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正掀起一股学习热潮。

去年刚刚退休的王春娥,今年春季参加了医药保健课。“一眨眼,都是第六节课了,学习医药健康知识,对自己和家人都有好处。通过学习健康知识,了解药物副作用,我明白了任何药物都不能长期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正在西安老年大学文景西区社区示范教学点学习的王春娥说。

苟在兰现在是兴乐社区老年合唱团的主力,“我年轻时就喜欢唱歌,退休后经常参加社区老年合唱团的演出,但因为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当时唱歌就是用‘大白嗓子’去喊出来而已。现在在老年大学学习,终于能接受比较专业的训练了。”她兴奋地对记者分享。经过2年学习,苟在兰不仅掌握了基本乐理知识,唱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样的场景在老年大学已成常态。西安老年大学教务科科长韦明宋介绍,该校今年春季学期开设288个班,68个专业(课程),有学校学习班、社区学习班还有校外辅导站。形式多样的课程吸引更多老年人来学习,充实退休生活,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老有所乐  文艺星火温暖黄昏

记者在老年大学看到,大家在这里感到很开心,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有的还加了微信,在生活中互相鼓励,晚年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4年前,肖建一开始在陕西老年大学学习钢琴,天性乐观的她虽已满头银发,心态一直保持阳光状态。“每次来上课,就是幸福的源泉,走进课堂心情一下就愉快起来了。”肖建一表示,2年前她被确诊为双侧脑梗,但一直坚持学习锻炼,现在恢复得很好,心情也越来越开朗了。

在西安老年大学书法班已学习了3年的张艳,性格安静内敛。谈及自己的书法学习经历,她谦虚地说:“我有些朋友擅长写字画画,以前心里十分羡慕,觉得他们特别优秀。退休后,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老年大学学习。”如今在老师眼中,张艳的书法水平已达到专业水准。她学习认真刻苦,回到家中也坚持练习,在书法的世界里找到了无尽的快乐。

4月11日8时,学员早早来到西安老年大学大明宫校外教学辅导站,开启了一天的舞蹈学习。“我跟着王老师学习跳舞已经10年了,在这里学会了很多舞蹈技巧,也找到了归属感,大家互相关心帮助,这个集体很温暖,让我每天都很开心。”学员龙秀兰感慨地说。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老年大学就像一座温暖的港湾。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通过加入各种老年团体,开展唱歌、跳舞等活动,让他们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快乐充实。

每一个音符、每一幅书法作品、每一段舞蹈……这些点滴成就成为温暖老年人黄昏岁月的点点星火。

老有所为  登上讲台再放光彩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仍然有能力、有精力,希望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多作点贡献。

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晨光中,王惠清正在指导20余名学员练习藏族舞。只见她身形挺拔,动作优美,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抬手时想象自己捧着哈达,对,就是这样!”她的声音清亮有力,穿透了整个广场。

70岁的王惠清与西安老年大学相伴已有30年之久。虽然有不少人建议她退休,但王惠清却始终割舍不下这份事业。“你看这些学员,他们很爱我,我也非常热爱这个集体,舍不得这里的一切。”

为了让更多舞蹈爱好者参与其中,王惠清的舞蹈班从校区教室搬到了大明宫遗址公园。“这里场地宽敞、空气清新,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周围居民也纷纷加入我们跳舞的行列。”

“仝老师的家住在高陵,每次坐车过来需要1个多小时,但是他从来没有迟到过。”学员冯杰跟着仝根章学习口琴已近4年,对老师的敬业精神敬佩不已。

“老年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一种情感陪伴。”仝根章幸福地说。在课堂上,他与学员频繁互动,彼此之间关系融洽,如果不特意介绍,很难分辨出谁是老师谁是学员。

从陕西老年大学本部到社区老年教学点,这些老年人老师用热情和专业,搭建起一个展现自我、发挥余热的舞台。在这里,老年人不仅能够继续学习、提升自我,还能将自己所学回馈社会,实现“老有所为”,在人生暮年再次绽放绚丽光彩。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