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怡
68岁的张大爷最近被儿子接到位于富平县万科滨河四季小区的家中尽享天伦之乐,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件“稀罕事”——小区里竟有一个“养老服务站”。
6月25日7时,在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站”里,一屉屉刚出笼的包子香气四溢,小区里的不少老人都聚拢而来。
“给我一个肉的、一个地软的,再来一杯稀饭。”张大爷排队付了3元钱,“这服务站不像养老机构,倒像是邻居家多给咱添了间厨房。”
儿女在外工作,老年人每日采买、做饭不是个轻巧活。现在,抬腿下楼,家门口就能买饭、买菜,甚至享受更多便捷服务,对于像张大爷这样过去一直在农村生活的老人来说,这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养老嘛,老年人当然希望离家越近越好,最好不用出家门。”老年人普遍有“养老不离家”的传统观念,因此近年来,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之中的“嵌入式养老”模式逐渐兴起。
富平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杨维平表示,以往的“嵌入式养老”都是以社区为载体建立起养老服务中心,固然离家不远,但仍需要老年人离开家前往固定的养老场所。“经过调研我们决定,将养老服务直接送到小区居民楼下。”
自去年以来,富平县在老年人居住人数较多的住宅小区内开设了“嵌入式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站”,为破解养老难题作出了有益探索。老人不需要去养老机构、不需要走进日间照料中心,甚至不需要离开熟悉的小区,子女也无需背负沉重的负担,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一般而言,身体较为健康的老年人虽然能完成基本的自我照顾,但诸如家庭设施维修调试、家庭清洁、大型物品购买、长途出行等事项却很难独自完成。尤其一些高龄、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还存在着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方面的需求。
不同的老人面临不同的问题,处处都是事关养老大局的“关键小事”。那么,服务站提供的全方位养老服务到底“全”在哪?
“我们着力打造了助餐、助医、助急、助亲、助娱、助购、助行、助洁等‘八助’服务平台,链接本地家政、物业、餐饮、医疗等服务资源,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吃饱穿暖的基础需求,更瞄准尊严养老的高品质追求。”富平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站负责人吴莎介绍。
对于腿脚不便、行动困难的老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会敲响家门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当老人需要卫生清洁时,助浴服务和细致的家政保洁如约而至;家里的电器有故障了,专业的维修人员很快就来上门维修。除此之外,还定期举办公益体检、理发、按摩等活动。
提着包子,张大爷又被服务站门口“大荔县韦村镇40亩滞销土豆销售2.99元/3斤”的横幅吸引,他顺手就买了一袋。服务站定期将各县(市、区)的新鲜农产品送进小区展开助农销售,既解决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又让居民享受到实惠与健康。
不仅要解决“吃好”的问题,健康服务、文化活动、精神慰藉,缺一不可。9时许,暑气还未升腾,几位吃过早饭的老人已经在服务站的休息区域坐定,服务站组织老人开展五子棋、象棋、扑克牌等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闲暇时光。
“如果能一直持续这样的服务,那我们可以放心地选择居家养老。”和张大爷一样,居民杨文娟对于服务站也十分满意。“有啥需要,在微信群里说一声,就有工作人员来联系,基本生活需求能及时解决,丰富的文体活动也让生活充满乐趣。”她说。
吴莎坦言,养老服务需求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为探索更加科学、高效、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核心目标就是让老人不出住宅小区,在熟悉的环境中有尊严、备受关怀地安享晚年。”杨维平表示,民政部门牵头发力,就是要整合政府与市场资源,破解居家养老“最后一米”难题,把体系建起来,让温暖沉下去。
截至目前,富平县已开设11个各具特色的嵌入式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站,累计为2万余名老年人提供了优质服务。这些扎根于家门口的“服务站”,让老年人的晚年时光拥有了近在咫尺的安心与暖意——原来幸福晚年,真能稳稳安放在这方熟悉家园的怀抱里。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