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曦 周海月
6月26日,在榆林市文化馆的不同教室里,素描、陕北秧歌、流行歌曲、三弦等全民艺术普及培训课程火热开展。学员们有的提笔作画,有的扭动身姿,有的引吭高歌,现场一派热闹景象。
近年来,榆林市文化馆通过多元化惠民演出和培训,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市民。“目前,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已开设舞蹈、美术、声乐、器乐等4个门类29门课程,覆盖全年龄段,实现了文化服务普惠共享。”榆林市文化馆副馆长郑新介绍。
陈浩宇是流行歌曲演唱课程的外聘教师,参与培训已有半年多时间,目前他的班上有10余名学员。
“学员主要来自城区,有少儿、青年、老年人。培训结束后,我们会组织学员进行小型汇报表演,也经常参与文化馆的惠民演出。”陈浩宇说。
此外,每周五晚,榆林市文化馆剧场上演歌舞、小品等惠民演出节目;每周六至周日,文化馆广场常态化举办的“‘榆’见非遗”展演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今年以来,该馆已累计开展惠民演出60多场次、公益电影展映30多场,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
“欢迎大家来到榆林市图书馆,进馆请保持安静,小朋友请不要跑跳打闹。”6月25日,在文明督导员的提示下,读者有序走进图书馆,开启知识探索之旅。
2024年4月开馆至今,榆林市图书馆累计接待到馆读者超238万人次,外借图书80万册次,办理读者证10万余张。该馆通过创新阅读推广形式、扩大服务范围、引进文化资源,使市民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全民阅读氛围愈发浓厚。
在佳县香炉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佳县电影放映中心与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当电影幕布在暮色中亮起,周边村民三三两两搬着小板凳聚拢而来,孩子的嬉笑声成了乡村夏夜的温馨序曲。放映间隙,工作人员便化身“政策宣讲员”,开展安全生产等政策宣讲,让干货满满的知识以“沾泥土、带露珠”的方式融入群众生活。
在绥德县,从事泥塑制作近20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雒荣宝手指翻动,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泥塑动物立刻变得活灵活现。在当地非遗宣传专场活动中,舞蹈、陕北民歌、陕北说书、唢呐等精彩纷呈的传统节目,将非遗展示在群众眼前。
……
在“塞上明珠”榆林这座城市,文化馨香持久浸润着每一寸土地。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