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4月21日,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宝鸡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勇亮出该市一季度成绩单。
作为西北工业重镇,宝鸡正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锻造发展引擎,奋力当好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思路,宝鸡积极推进驻宝院校与企业建立技术、人员、资源“三互融”机制,在招生、学科、培养、办学、研发、就业等六个方面强化协同,组建一批产教联合体和行业共同体,形成以产业吸引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
推进新型研发平台、科技研发机构、科技项目管理、科技资金集成和“四链”融合发展“五项改革”,重点抓好工业母机、传感器、钛材、羊乳四个秦创原创新聚集区和10个省级产业链“揭榜挂帅”及200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户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户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亿元。
积极探索校招企用、校企共用、政招企用、企招政助和项目引才等五种引才用才新模式,力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培育秦创原“三支队伍”100支以上。
锻造先进制造新引擎
作为拥有24条全省重点产业链的工业重镇,宝鸡聚焦“强链、壮企、数智”三大突破点,推动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把延链补链强链作为链群建设的基本方略,对外招引,对内孵化,开展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行动。
加快宝鸡数控机床产业园等17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促吉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宝钛科技新城产业园、合力叉车制造工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推进宝汉天工业母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速推动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特色食品和能源化工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迈进。
筑牢民生保障新底线
创新构建“岗位开发+技能培训+服务优化”保障体系,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宝鸡将聚焦重点群体、强化“三位一体”,确保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以上,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全面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挖潜政策措施,力争年内对接中省驻宝企业开发岗位2000个,鼓励民营企业新增吸纳5000人。
以技能培训优供给,一体推进教育、培训、就业贯通联动,开展“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围绕用工缺口较大的生产制造、数字技能、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1万人次,不断提高人岗匹配度。
完善人力资源产业园、实训培训基地、零工市场、社区工厂“四位一体”就业保障体系,持续优化秦云就业服务平台,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收优惠等政策,确保年内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不低于90%、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切实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