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大力度落实非公有制企业技能工人资格评定。”1月16日,省人大代表、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刘湘宾说。
据调研显示,当前,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技能工人大部分都是经过正规技校和一些技术类大专院校的人员组成,毕业后大部分都是中级工和高级工。但是,多数毕业后十几年都没有晋升到更高的技能等级。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技能工人不了解晋升的程序和方式,另一个就是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不够,技能工人认为晋升技能等级没有什么用。”刘湘宾说。
为此,刘湘宾建议建立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评价机制,制定符合非公有制企业技能工人特点的评价标准,以个人实际技能水平、研发成果和业绩为重点,以能力、业绩和效益为导向,建立切实可行的技能工人评价机制。同时,要确保评价标准与时俱进,能够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知识的要求。
“利用科协系统组织网络优势,面向非公有制企业所有技能工人,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和指导申报等服务性工作。”刘湘宾说,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在线辅导等方式,可以提高技能工人对资格评定的认识和参与度。
他还提出明确授权和加强监管的建议,由地方人大或政府通过授权方式,授予相关协会学会具体负责受理的技能工人资格评定事项。同时,明确监督机构负责技能工人资格评定的指导、监督和投诉处理,确保评定过程公平公正。
“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知度至关重要。”刘湘宾建议,全方位、多媒体地对国家有关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策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知程度。通过宣传,塑造尊重劳动、尊重职业、尊重成果、精益求精的社会风尚,提高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方面,刘湘宾建议,人社部门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过程中,应加大检查力度,尤其是重要岗位和影响安全的生产岗位。对无证从业人员和无视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单位进行坚决处罚,以达到警示和教育的效果。
刘湘宾还认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技能鉴定和技能工人资格评定工作。同时,完善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将技能工人的薪酬待遇与技能水平挂钩,提高技能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希望加大力度落实非公有制企业技能工人资格评定工作,提高技能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刘湘宾说。(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