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王何军)4月29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省政协邀请陕西相关新闻媒体记者在政协文史馆重温了“五一口号”的提出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1948 年 4 月 30 日,76 年前的“五一”前夕,由新闻媒体新华社首先发报中央询问提出,党中央高度重视,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并特指陕西的陕北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了著名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首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在76年后的今天,这个与陕西、新闻媒体单位和政协有着特殊渊源的重大历史事件节点,陕西省政协借助政协文史馆这一对外联谊交流的平台,特邀各媒体单位在省政协文史馆“五一口号”专题展墙前,重温了“五一口号”的提出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据悉,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按惯例中共中央都会通过新闻宣传部门——新华社,对外作出专门决定,发表宣言、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刊发 文章、社论。1948 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随即给中央发去简短的电报,询问“五一”劳动节快到了,中央有什么重要事情发布。这封简短来电,当即引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该是对外公布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提出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于是,“五 一口号”初稿应运而生。4 月 30 日,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并特指 定通过陕北的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同一时间,新华广播电 台也进行了广播。5 月 1 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五一口号”。5 月 2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发表。“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对国际国内形势和阶级力量进行的正确分析和把握,调动了一切积极进步力量,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加速了新中国的建立。“五一口号”是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运用和丰富的体现,为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光明前途。“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形式的丰富和发展。“五一口号”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格局。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