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本报记者 王何军)“在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我省中医诊疗数字化建设尤为必要。”1月27日,省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王爱民说。
他表示,当前我省在中医诊疗数字化建设方面与兄弟省市相比仍然存在着标准不够统一、区域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创新力度不够、成果推广运用力度有待一步加大等问题。
基于有关方面的反映,王爱民从协同发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揽子想法。
他建议,加强领导,协同发力。由有关领导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政务大数据局等牵头协调,陕西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陕西分中心等协同参与,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我省中医诊疗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完善标准,加快推进”方面,他说,应从组织管理、基础设施、(中医)应用系统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建全我省中医院及基层中医诊疗单位数字化建设标准和三甲医院数字化评审标准等,为我省中医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注重创新,典型引导”方面,他说,注重创新是加快推进我省中医诊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将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中医诊疗、诊后健康管理等各个环节,可以大幅提升中医诊疗服务的效率、大幅降低医生的诊疗负担、大幅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支持培育在中医数字化诊疗技木研发和应用方面走在前列的地区和单位,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加快中医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迭代。
同时,王爱民还从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表示,应加大投入,持续发展。中医诊疗的数字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只有得到政府、社会的以及广大企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才能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我省中医诊疗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创造条件,广泛调动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我省中医诊疗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吸纳各方面资金;要加大力度,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为我省中医诊疗数字化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他建议,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通过提供多方面政策倾斜,聚合我省中西医高校、医疗机构及科研机构的相关优势资源,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并发挥作用,为中医诊疗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人才与资源支持。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