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本报记者 王何军)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拥有众多的古建筑群落,同时在中国乃至世界更拥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及文化传承。如何让古都焕发新颜,激发西安的文化魅力,激活西安的独特历史文化沉淀,让“国风之美”持续走向全球,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西安、爱上西安、留在西安,这是摆在当代西安人面前的一个问题。也是省政协委员、芯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丶深圳南方芯源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义在陕西两会前一直在思考的一个事。
“如果说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汉唐服饰就是流动的建筑,它可以在古建筑中成为流动的风景。”罗义说,作为汉唐服饰的发源兴盛地,“汉唐服饰文化节”是西安城市文化形象代表的绝佳选择。
他表示,国潮兴盛的本质是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在心中根植,打造更多体现当代中国人审美趣味的国潮产品,综合艺术、音乐、绘画、服饰等形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层挖掘服饰文化背后带来的精神价值与经济效益都是当前必要的蓝海策略。
“西安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和流行基础。比如说大唐不夜城游玩的游客,穿唐装汉服流连在不夜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国潮是国粹结合潮流元素发展的典型代表,在过去十年的关注度上升528%。如果西安打造“汉唐服饰文化节”将可能带来2000亿以上的旅游收入。”罗义基于以上建议在陕西设立“汉唐服饰文化节”,打造陕西文旅新IP:
建议由政府有关单位牵头,建立专班,做好顶层设计 统一规划全省旅游资源,将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排查、梳理、分类,为未来的文化节搭好框架,建好模型。建议充分发挥陕西高校资源和文创资源 讲好汉唐故事;建议引进国旅、中青旅、华侨城等知名旅游集团,共同打造文化节。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公平原则,让国内外的资金和旅游项目与文化节的主题相结合,比如打造以汉唐文化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等;利用文化节的时间节点,广泛邀请“一带一路”各国的艺术团体、餐饮团体及众多的游客,以包容的姿态,充分体现大唐包容文化下的文化融合与繁荣;建议开通“中欧班列”客运班车,打通陆上沿线国家的流主动脉,让沿线国家的游客以更加便利和经济来西安,增加文化节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认同感;加大城区接待能力的建设 提高城区旧房及闲置房产利用率;
以“服饰文化节”为主线,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在举办“汉唐服饰文化节”的期间及不同的月份,可以举办如汉唐音乐节,汉唐饮食文化节,汉唐诗词歌赋节、汉唐书画艺术节等不同形式和不同种类的活动。让不同的内容发出“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同样的声音;以“汉唐服饰文化节”为IP 带动整个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汉唐服饰文化节”期间,举办各类文旅及文化展览,将陕南、汉中、陕北等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有力的宣传与推广。利用日趋成熟的西安至各地县的便利交通,将游客引流至陕西各个市区县,促进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