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李旭东)1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陕西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到2025年,95%以上的县人民医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35%以上的县人民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80%以上的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围绕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陕西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人才、技术、专科、专病建设,提升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三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推进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增强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常规手术等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逐步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到2025年,所有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三级标准,力争每个县有1所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施全省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大力建设智慧医院,广泛开展检查检验预约,推广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线上查询、药物配送等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拓展“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功能,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
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健全多学科诊疗和查房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拓展日间医疗服务范围。加强临床心理、麻醉镇痛、用药指导、营养指导等服务,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加强医疗机构人文建设,规范医疗机构内服务用语、行为,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制度。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支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员、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到2025年,85%以上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对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儿童医院、老年病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到2025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27%以下。
健全医保支付和筹资运行机制,以动态调整为重点,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实施全省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推动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探索取消城乡居民和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门诊起付线,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总量中的占比。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进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到2025年,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