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李旭东)11月1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陕西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成果发布,首次明确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重点区域,揭示我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成主要原因和主控因素,为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为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2020年来,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地区组织全省3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工作,共获取全省灾害风险要素数据近亿条,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评估与区划等任务,目前正在试点普查成果应用工作。
评估与区划是这次灾害风险普查的重点成果之一。应急部门开展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煤矿和非煤矿山评估,制作各类图表2675张,编制技术报告12套。水利部门开展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制图614张,编制成果报告127套。气象部门开展暴雨、高温、大风、雷电、冰雹、低温、干旱、雪灾等8个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制作945张危险性区划图和4366张风险区划图。林业部门分级开展评估与区划,制图952张,编制成果报告120套。地震部门通过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形成了陕西省1:25万地震构造图、地震危险性图、不同概率水准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图、26个县区的1:5万活动断层避让区划图,编制各级各类报告313份。自然资源部门建立了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和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制图121张,编制成果报告60套。省普查办组建开展省、市、县三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编写了118份总计432万字的技术报告,编制各类图表9000多张,基本摸清了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能力。
目前,省普查办正在协同各相关行业部门推进省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常态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体系建设、广泛应用普查数据成果、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