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第二分司总工程师田勇为锤炼营授牌。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学员认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几位学员正在完成接线任务。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认真聆听是规范解决问题的根本。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学员在安全员的指导下操作。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学员在“现场找问题、帮解决”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第一天专业术语、基坑阶段——配电室与电缆铺设、TN-S系统,第二天加工区电箱配置(包含各电箱内检测装置)…近日,全国首个以“施工临电安全体验”为主题的安全锤炼营在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第二分司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迁建项目亮相。
七天内,每天的内容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在“懂电学电用方便、违反就会出祸患”的主题指导下,锤炼营活动在一周内对新员工、安全员、工长等进行着用电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拓展。
千锤百炼出精钢
“本次活动旨在更好地提高青年员工的临电安全意识,培养新员工的临电知识储备,减少临电安全隐患,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省中医药研究院迁建项目经理马强说。
锤炼营利用视频讲解和现场实时操作结合的模式,对受训人员进行最基础、最全面的临电安全知识和技能“大锤炼”。
省中医药研究院迁建项目(一期)机管员赵佳坤被分到第四组,任务很简单,就是接好两根断了的电缆线。
“剥线、使用液压钳压线鼻子、用防水胶带缠电缆线,再使用电工胶带缠好。看似过程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挺费时间的。”赵佳坤说,“这次任务让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加强。”
参训人员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力求在培训活动中扎实自己的用电安全基础知识、用电安全技能。
“唯有千锤百炼,方可行稳致远!”多个青年员工表示,要学习用锤炼精神来打磨自我,为自己的职业化道路建设培根铸魂。
薪火相传蓄开源
授课的教员均是一线优秀专业老员工。他们倾囊相授,以饱满的热情和最细致的知识源流,力求为企业发展注入更专业、更稳定的活力。这让来自整个第二分公司的200多名受训人员直呼“接地气、很实用,并不难!”
先检查一级箱外表面和上面的电压表、电流表及火线、电回路的指示灯,确保没问题后打开箱门,用万能表检测三根火线电压是否正常……实操模拟体验环节中,紫薇樾湾府项目—机管员黄宇翔所在第一组的任务是按规范要求向总配电箱接线。
在讲师李文龙的讲解指导下,黄宇翔等人进行一系列操作和检查后依次打开断路器和漏保,伴随隔壁组照明灯发亮的欢呼声,该组接线成功。
“任务加深了我们对配电箱的认识和现场供用电原理的了解,再不会因看到密密麻麻仪表和线路而恐惧,更不会因稀里糊涂下手而酿成事故。”黄宇翔说。
在现场组织有序化、氛围轻松化、内容创新化和目光远瞻化的活动构建中,培训以“薪火相传,奋楫争先”为口号,锤炼营为国家建设培养着一批有责任、有能力、懂创新的高素质建设者。
“此次锤炼注入的精神力量昭示我们,要始终紧握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法宝:先辈带动后辈,耳提面命,薪火永继,用团队和传承的力量建设更美三局。”马强说。
奋楫争先谱新篇
为了“学以致用”,锤炼营结束之际,主办方展开了最后的“现场找问题、帮解决”收尾活动。受训人员摩拳擦掌,用最积极的行动来回报这些天前辈们的倾囊相授。
一个现场,你来巡检,看有无安全隐患。有了,怎么办?
经过一周锤炼的省中医药研究院迁建项目(一期)新员工周保现场满满的都是自信。他不慌不忙地把目光放在观察安全标识,电路系统图是否匹配、电箱线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等等,直接发现了接地线路的错误,并最终解决问题。
“以前检查重点关注有没有巡检记录,有没有配备灭火器等,最近通过对规范规定的学习,在临电方面的技能有了质的提升,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所在!”周保说。
在机器轰鸣,充斥着劳动口号的建筑现场,他们谱写着最最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