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李旭东)9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杨凌示范区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5亿元,同比增长4.8%。
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介绍,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盯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驱动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累计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83项,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投入累计约50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19项。2020年杨凌示范区本级研究投入4.76亿元,占杨凌示范区GDP的比例为3.13%。
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成立种业创新中心,建立了以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蔬菜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达768个、苹果新品种12个。种子产业园集聚了先正达、秦丰、良科等各类种子生产经营企业87家,年种子交易量占陕西省年交易量50%以上,已成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农牧良种集散地之一。
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杨凌累计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其中在省内的有200多家,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效益达到235亿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杨凌示范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5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形成了现代种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
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高点起步,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启动建设秦创原农业板块线上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中国农科院技术转移中心杨凌分中心运营。今年以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48项、4.03亿元,同比增长292%,超额超前完成全年任务。加快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种业、果业、农业智能装备、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畜牧、食品工程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并运行。持续提升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质效,发展产业链推广企业10家,面向旱区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445场次、培训农民4.5万余人次,981人获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