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先遣队 人才蓄水池 强链助推器
达美轮毂公司王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就企业新引进的30台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中关键工艺问题和难点,创新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提前三个月完成安装调试,为企业节约成本600万元,实现工业全自动化,生产效能提高了1倍,而工作室也得到公司的充分认可,被授予“创新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这是铜川市总工会重视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效用发挥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铜川市总聚焦铝及铝合金、汽车装备配套、现代特色农业、数字经济、先进陶瓷、现代中医药等重点优势产业,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在产业链最前沿,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人才依托技术创新助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搭建平台。
产业一线协同攻关,最前沿的创新先遣队
铜川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工业城市,拥有煤、电、铝、水泥四大优势传统工业产业。近年来,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突破,形成了汽车装备配套、光电子、航空航天、数字经济、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汇聚了一大批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劳模和工匠人才。
壮大产业链,技术创新是关健。在这种认识下,铜川市总以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深度挖掘劳模和工匠人才资源优势。
“我们紧盯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持续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创建和创新,使其成为产业链最前沿的创新先遣队。”铜川市总经济技术部部长王小建说。
此举带来的最直接体现是,带动了企业班组创新和一线职工创新,在生产一线凝聚起处处创新、人人创新、时时创新的澎湃力量。
以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杨大锚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例,2018年成立至今,吸引参与的技术人员已达118名,涵盖全厂所有车间、班组。工作室以电厂运行中瓶颈问题技术攻关、提质增效项目研究、前沿技术重点探索为重点,组织协同攻关,两年来拿下专利34项,先后承担集团、公司创新项目课题任务55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9项,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名师带徒技能传承,最直接的人才蓄水池
1400年炉火不熄的陶瓷产业,是铜川引以为傲的文化品牌,也为铜川聚集了一大批在国、省内外颇有影响力的工艺大师、能工巧匠。
依托这些人才,铜川市总共成立陶瓷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家,依托工作室广泛组织“名师带徒”,充分挖掘和发挥国省工艺大师、国省技术能手、三秦工匠、铜川工匠、首席技师的传帮带作用。
“近几年,我们以传授和学习技术绝活为重点,一对一结对子,一对多传帮带,有效提升了铜川陶瓷行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王小建说,已成功孵化师徒创新成果212项。
2019年,铜川市总以省产业工匠茹春玲创新工作室为龙头,成立了11家陶瓷创新工作室参加的铜川陶瓷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围绕全市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人才培养等目标,展开联合攻关、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带徒比武……
这大大实现了工作室之间的资源同享、优势互补,使联盟成为铜川陶瓷产业全工种、全产业、全链条的职工技能实训基地。
据王小建介绍,已为46家企业的1160名陶瓷产业工人提供了普惠性的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使65%以上的工人获得了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66人获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师职称,21人获陕西产业工匠、铜川工匠等称号,创新工作联盟成为全市陶瓷行业最直接的自给式人才蓄水池。
劳模工匠示范引领,最有力的延链助推器
肖优胜劳模创新工作室由铜川铝及铝合金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铭帝集团创建,形成了劳模工匠领衔+(质量控制创新小组、设备设施创新小组、模具设计维修创新小组)+一线技术工人的三级创新团队,努力将劳模工匠班组职工创新深度融合。
在市劳模肖优胜、铭帝工匠杨万鹏的带领下,开展生产技术难题和科技攻关70余个,工作室研发的“黑色消光电泳型材”等几种出口畅销新产品,使公司下决心引进了装机西部地区最大的7500挤压生产线和亚洲最长的铝型材氧化生产线。
仅此一项,使铭帝集团实现了年产10万吨铝合金型材的产能,产品更是向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汽车专用等高端铝型材领域延展,使企业年产值达到30亿,为铜川“铝及铝合金”产业链的强链延链作出了贡献。
宜君县贺亚庆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县农技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全国劳模贺亚庆牵头成立,以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研究为重点,创新推广12项实用技术,指导创建4万亩高产旱作“地膜玉米”示范田,辐射带动全县38.1万亩玉米增产,年均增产1000余万斤。
贺亚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实施农业+旅游,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指导宜君县哭泉镇修建“地膜玉米”旱作梯田专题摄影、写生主体广场,观光民宿等设施,使被誉为“上帝的指纹”的“地膜玉米”旱作梯田成为宜君旅游业一张响亮名片。
近年来,铜川市总在全市重点产业链的重点企业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2个、带动培育创新型班组347个、孵化“一线工人创客达人”1100余人,获各类专利创新成果1236项,先进操作法309项,在铜川建设“一示范、四高地”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唱响了产业工人“科技强市、创新有我”的铿锵赞歌。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