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郝佳伟 实习生 罗婧)7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96.8万亩。
202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多年下滑趋势,当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501.5万亩,2021年达到4506.45万亩,2022年预计达到4507万亩,实现了稳中有增。我省紧盯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原水旱交界处,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耕地恢复一年两料种植,连续三年实施夏玉米扩种行动,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面积总量。
针对部分耕地撂荒现象,我省开展撂荒地综合整治和统筹利用,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引导有序恢复耕种。2021年以来,全省已整治撂荒地近300万亩。
我省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小麦、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科技优势,选育高产优质抗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创新性品种并大力推广。推广绿色高效集成技术,紧盯种植群体不足和播种质量不高问题,推广实施玉米增密度“5335”和小麦宽幅沟播“3335”集成技术。2021年两项技术合计增产37.89万吨。
我省重点围绕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构建区域化、标准化的粮食机械化生产体系,推进主要粮食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加快保护性耕作,少耕免耕、农机深松整地、轮耕轮作、秸秆还田离田、有机肥增施、滴灌喷灌、残膜回收利用等机械装备和技术的应用推广,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今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1657.65万亩,较上年增长0.04%;单产达到287.09公斤,较上年增长1.37%;总产达到475.9万吨,较上年增长1.13%。实现了夏粮大灾之年夺丰收的奋斗目标,也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