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实习记者 李旭东)3月15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洛南县夜塬遗址目前已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考古人员初步认为该遗址含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地层不晚于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时便已经开始形成,那时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夜塬遗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四皓街道柳林社区夜塬自然村,距洛南县城中心约4千米。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
本次发掘的区域位于遗址东南部,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已出土的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屑等,工具中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手斧、手镐、石球等器型。
据了解,洛南盆地是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最多的地区之一,夜塬遗址是目前洛南盆地发掘地层深度最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本次考古发掘进一步确认了阿舍利类型石器工业在洛南盆地的流行时代为距今25万年至5万年,对于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洛南盆地乃至秦岭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