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记者 薛生贵)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微火炬的创意让人赞叹不已。这一礼赞,离不开火炬的缔造者,火箭“液体动力”国家队---航天科技六院研制团队两年的攻坚克难。
本届冬奥会手持火炬、主火炬、场外火炬均来自航天科技六院研发团队。手持火炬以氢气作为燃料,去年的日本夏季奥运会上首次采用氢能燃料火炬,但此次采用的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
奥运火炬从最初的镁块,逐渐演化成丙烷,再到本届冬奥会的无污染零碳排放的氢气,充分体现了这届冬奥会的绿色环保和科技理念,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
航天科技六院11所(京)所长岳文龙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的成功研制,是发动机技术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完美应用。火炬核心与关键技术运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氢能技术。
2020年7月9日,火炬原理样机首次组合为一体,试火成功,标志着航天科技六院冬奥会手持氢燃料火炬工程化研制正式开始。在两年的攻关过程中,解决了氢火焰可视性、复杂曲面适应性、氢安全利用、氢燃料储存等多个难题。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