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飞船采用自主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要确保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就必须依靠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通过与天链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上所使用的中继终端成为天基测控的基础,进而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卫星,卫星与飞船之间的“天路”。在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要实现在太空长时间驻留,这也对中继终端通信测控能力提出了考验。
当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预定飞行轨道时,中继终端将计算出中继终端天线的指向数据。之后,中继终端中的转动设备将天线指向天链中继卫星,这样就完成了中继终端对天链中继卫星的捕获跟踪,并向中继卫星发送数据,从而建立了从神舟十二号飞船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站的数据传输链路。在交会对接过程中,通过中继终端所搭建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可以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和神舟十二号飞船实现同时测控、同时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所建立的星间链路可以实时向地面传输交会对接画面。
在中继终端及中继卫星投入使用之前,对于神舟飞船的测控主要是通过地面测控站和海上测控站来实现对飞船的跟踪和监控,无法实现对飞船的实时跟踪测控。通过中继终端建立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建立之后,将对神舟飞船的测控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中继终端所使用的天链中继卫星,可以形象地视为把地面测控站搬到了离地球近4万公里外的太空同步轨道,进而进行天基测控。中继终端作为天链中继卫星的用户终端,除了在我国载人航天领域应用之外,在对地观测、资源或国土普查、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多种航天器上使用。通过天链中继卫星,为这些航天器提供了实时的数据中继服务和高覆盖的测控通信服务,不仅减少测控成本,而提高了运行效率。通过天基测控通信系统的建设,为我国空间信息传输搭建了重要桥梁,为推动我国“天基丝路”建设,推进我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
除此之外,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也是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进行交会对接的重要保障。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作为航天员进行人机对话的智能管理员,在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中能够显示飞船交会对接的画面,为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实施增加了一层保障。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