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薛生贵)6月3日0时17分,风云四号B星成功发射。该卫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业务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该卫星数传分系统、转发分系统、天线子系统和数据处理器的研制任务。
信息传输高速公路陕西造
风云四号B星数传分系统主要是实现星上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大气垂直探测仪、快速成像仪及空间环境监测等载荷的原始数据24小时连续不间断下传。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设计师们为风云四号B星的数传分系统增加了Ka数传通道,采用了频谱效率更高的高阶调制方式,使得对地数传的码速率大幅提升。这意味着相同时间内可以将更多的载荷数据传回地面,为载荷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这相当于为星上遥感载荷修建了一条畅通无阻、超级宽阔的数传高速公路。
西安分院风云四号B星副总师何兵哲介绍说,风云四号B星的对地数传能力较风云四号A星提高了10多倍,可为用户提供获取速度更快、更及时的气象数据服务。
气象云图分发更高效
目前,我国气象卫星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大量国际用户直接接收或利用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如何为我国及其他用户国家高效率转发卫星云图,转发器分系统起着关键作用。
风云四号B星进入轨道后,转发分系统完成处理后的气象产品的全球分发,主要包括高速率气象云图、低速率气象云图、紧急天气信息等气象产品的即时分发。
同时,卫星转发分系统还具备卫星的高精度双频测距信号的转发、业务遥控及高速上注的功能。卫星业务遥控及高速上注通道为用户日常的运行维护提供了方便,使得用户对整星的工作模式可以进行灵活的配置,实现了卫星易用、好用的目标。
用户体验更优越
为提升风云四号B星的用户体验,西安分院设计师们在该卫星转发器分系统的研制任务中,将低速率云图转发通道的输出功率相比风云四号A星增大了一倍,提高了卫星下行技术指标,使得地面用户的终端天线口径可以做得更小。
同时,星上天线的极化方式根据要求由线极化方式改为圆极化方式,地面用户在接收卫星下行信号时不再需要调整极化角度,使得移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
风云四号B星发射后将与2016年发射的风云四号A星组成双星观测,在轨互为备份。通过业务规划大大提高卫星的对地观测时间分辨率,为精准、及时、高效的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撑,减少气象灾害给人民带来的损失,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能力。
当前,我国气象卫星应用已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应用。随着气象卫星功能的提升,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为民生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
责任编辑: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