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我省大力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已从三个方面提出10条详细的配套措施!”近日,以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目标,陕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赢得广大企业喜大奔普,纷纷转发朋友圈。
支持出口产品进国内市场
允许加贴中文标签标识销售
《配套措施》提出,由省市场监管局、省应急厅负责,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在2020年年底前,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要求外,对达到我国强制性标准的出口转内销产品,允许加贴中文标签标识,以自我符合性声明的方式销售。由省农业农村厅负责,鼓励优质特色出口农产品申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由省交通运输厅、中铁西安局集团负责,加快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铁路内贸货物运输通道,畅通公铁集疏运体系,降低出口转内销物流成本。由省市场监管局负责,调查了解出口产品转内销企业在认证和产品检测方面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帮扶计划。引入企业自我声明评价方式,优化认证程序,减少企业认证成本。
由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鼓励更多外贸企业参与“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
由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加强知识产权保障,加强对外贸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指导和服务。
多渠道支持转内销
搭建各种转内销平台
《配套措施》明确,由省商务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搭建转内销平台,通过举办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对接会、外贸企业进市(区)系列活动,为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和商贸流通企业搭建洽谈合作平台。将出口产品转内销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消费促进月、商品展销会等重点促销活动。鼓励电商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设立外贸产品转内销专区(专柜),开展集中展示展销活动。依托步行街组织开展出口产品转内销专题活动。组织大型商业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订单直采。组织知名电商平台帮助外贸企业建立线上销售渠道。组织省内采购商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上积极采购出口转内销产品。
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各地要重点结合本地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组织对接一批符合条件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帮助外贸企业融入投资项目产业链供应链。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各设区市政府负责,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加快创新驱动,增强外贸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研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创建自有品牌,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优化升级机械、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提升出口产品转内销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加大支持力度
涉及融资保险资金等支持
《配套措施》同时强调加大支持力度。由西安海关负责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对符合条件可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的加工贸易企业,在不超过手(账)册有效期或核销截止日期的前提下,由每月15日前申报,调整为最迟可在季度结束后15天内申报。
由省财政厅负责做好融资服务和支持,鼓励银行向外贸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对外贸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保监局负责指导辖内银行业机构认真落实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要求,着力为外贸企业“纾困减压”。
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陕西银保监局负责加大保险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为企业贸易及劳务活动中形成的赊销行为提供风险保障。省财政厅、省商务厅负责加强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出口转内销相关业务培训、宣传推介、信息服务等,支持外贸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内销展会。
记者了解到,省政府明确要求,省商务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切实发挥牵头作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配套措施落实到位。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