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健康扶贫好,让我们能够看得起病,有质量的活下去,感谢你们。”医生们每次见到郑女士,她都会念叨这句话,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而郑女士口中的“健康扶贫”就是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近年来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本着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疗保障治病的原则,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2017年到2019年底西安因病致贫户由6380户降至1122户
今年58岁的郑女士是鄠邑区甘亭镇南街村贫困户,患有糖尿病、高血压20余年,后加重为终末期肾病已有6年,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刚上班的儿子那点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日常开销,而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给这对母子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
就在他们想放弃的时候,迎来了健康扶贫好政策。帮扶医生帮助他们联系了就诊医院,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实行贫困户大病报销政策,提供高血压及糖尿病药品,解决了困扰母子俩已久的难题。此后医生们定期上门随访,病情波动时及时调整药物,省去了患者的奔波之苦。经过几个月的治疗,郑女士逐渐对生活燃起了希望。
记者获悉,目前,西安已形成以“四个推动”“三重保障”“两个聚焦”“一张大网”和“零距离服务”为核心的“43210”健康扶贫模式。从2017年到2019年底, 西安市因病致贫户由6380户降至1122户,因病致贫率也由31%降至20.6%,下降了10.4%。
“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义诊基层群众5万余人次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加大医疗投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有医生看病。构建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提高报销比例和门诊慢病封顶线,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和取消大病保险封顶线等倾斜政策。同时,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对贫困群众实行免缴住院押金等优惠措施。
据了解,西安市农村贫困人口多在山区、交通不便、资讯闭塞,健康意识匮乏,村民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挨,病危才往医院抬”。西安市在调查核实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的基础上,实施分类分批救治,聚焦“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服务”,解决因病致贫的存量问题。
为方便贫困群众看病,西安市经常组织开展义诊活动,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大型义诊,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义诊基层群众5万余人次,体检6000余人次,发放药品、宣传用品等2万余份。
据悉,西安市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深化健康扶贫工作,巩固健康扶贫成效,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为健康中国、健康陕西建设增添了生动的“西安样本”。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