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王何军)丁海燕是一名回族教师,30多年来,她似一株永不凋谢的马兰花,扎根革命老区,用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和无私的爱心,托起了山区孩子的未来。作为长期坚守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她的眼里只有“教育”。
2018年陕西“两会”,丁海燕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力量配备的议案,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重视,及时给予了答复。
今年省“两会”,她依然把话题留给了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未来幼儿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三五年内将会新增加一部分幼儿入园,幼儿教师力量补配及幼儿教育场所均是目前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会议间歇,省人大代表、旬邑县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丁海燕颇为担忧地告诉记者。
丁海燕说,201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她建议,加大幼儿园的投资建设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等形式,综合考察市县镇人口分布情况等,特别是应考虑老城区人口聚集区和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等因素,在两到三年内建成一批有规模、有档次、有内涵、有管理,按幼儿发展特点进行教育的公办幼儿园,办成一批让孩子舒心、让家长放心的公办幼儿园,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丁海燕表示,长期以来,幼教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主要表现为人才储备不足,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无证执教等问题时有发生,为园区管理、教学质量和幼儿安全埋下了隐患。
她进一步建议,根据形势发展,加大对幼教队伍的建设培训和招教力度,培养一批有高素质、新理念的幼教队伍,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