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坚守 只为一江清水
2015-03-20 01:44:36来源:
分享到:
  字体:【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点32分,耗时11年建设,全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沿线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
  陕西省境内汉、丹江多年平均入库水量290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70%。处于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区。汉、丹江出境水质连年稳定保持在Ⅱ、Ⅲ类标准以内,“一江清水送北京”在陕西不仅仅是句口号,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水源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是沿江城镇的“标配”这个厂在2011年建成,2012年10月正式运行。它的运行,结束了县城区生活污水直排汉江的历史,为保障汉江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康市石泉县污水处理厂厂长朱代红说。
  去年4月,省政府印发《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明确提出到2017年确保陕南县城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如今,在安康、汉中、商洛这陕南三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不仅达到县级以上城市覆盖,还被规划为沿江城镇的“标配”,走在了关中、陕北等其他市区的前面。而在陕南“市、县、镇”三级的“两场(厂)”网络中,采用最先进的处理工艺之多,即使在我省发达市区也并不普遍。2011年以来,陕西省财政整合中央基建资金、“污水管网”以奖代补资金、省级基建资金及环境保护资金等共投入33.35亿元,用于陕南三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为充分体现生态补偿要求,陕西要求陕南各市拿出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20%用于弥补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
  曾让陕南农民致富的黄姜皂素企业基本关停
  2014年4月,《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发布,再次提出:“整治黄姜皂素行业污染。2014年10月底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全部停产治理,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予以关停。”
  作为我国黄姜种植的最佳适生区,陕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黄姜。因为生产企业缺乏有效处理皂素废水的技术,经过水解和洗涤排出的废液含有大量的无机酸和有机物,污染严重。为了保护水源,陕南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累计关停了企业400家左右。
  在对黄姜等致污行业的严控中,陕南多地百姓的种植、务工等经济收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还必须充分关照到三市群众的利益,他们才是生态利益的直接创造者。只有照顾到群众的利益,才能充分调动社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从而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为秦岭保护提供持久性的动力。”陕西省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李永宁说。2011年以来,陕西省财政已安排陕南三市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404.21亿元,其中下达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55.17亿元。
  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发展与保护的难题
  原国务委员宋健针对我国的环保问题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贫穷才是最大的污染。”陕南三市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同时为保持水源的质量,不得不放弃部分项目的开发。目前,三市尚有贫困人口286.1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近40%,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长久地解决陕南地区的污染难题,必须妥善解决发展与保护的难题,这一抉择使陕南自觉地走向了循环发展的路子。汉中军鑫农业园区,这家陕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临时用工已达20000余人次,是陕南现代农业园区的一个成熟缩影。公司负责人但启军说:“循环农业永远是个大文章。我还在考虑怎样将循环产业链拉得更长,做足循环经济园区的承载功能。”
  自2011年9月,陕西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打造“生态、秀美、富裕、安全”新陕南,提出“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资源开发,建立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循环产业体系”。省级财政已每年安排6亿元,支持陕南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至2013年,陕南三市实现生产总值1997.16亿元,增长12.5%以上,连续5年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陕南依托当地山水资源,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加快绿色食品、饮用水、旅游特色工艺品、民俗文化和农家乐等相关产业发展。这些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性综合利用,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本报记者钟洁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